2014年5月14日 星期三

未來行銷趨勢: 注意力經濟(Attention) vs 意向經濟(Intention)

在今年舉辦的「2014 Teradata大數據峰會」中,Teradata (天睿公司) CTO 寶立明 (Stephen Brobst) 提出"注意力經濟(Attention Economy)將被意向經濟(Intention Economy)取代"的論點,並指出,這其中關鍵技術就是,Big Data大數據。

Teradata天睿公司CTO寶立明(Stephen Brobst),他是一位天才型人物,擁有麻省理工學院碩士和博士學位,以及哈佛商學院、麻省理工學院斯隆商學院聯合MBA學位,專注於運算架構負載平衡和資源配置的研究,曾任美國總統歐巴馬的創新科技顧問委員會成員。

寶立明指出,注意力經濟(Attention)的目標,是賣方使用各種行銷與廣告,來吸引買方注意,進而勸導消費行為。但其中引發不少問題,諸如垃圾郵件濫發、窺探用戶資料、誘導轉售(Bait and switch)等。他引用Milton Friedman的經濟理論,表示這將導致消費者不滿,退出與供應商間的客戶關係,使供應商受到懲罰。
他也指出,另外一位經濟學家Albert Hirschman認為,客戶可通過呼聲來替代退出,通過向企業反應糾正錯誤,避免客戶流失;正所謂意向經濟(Intention)。意向經濟的目標,是讓消費者r具備更好的能力來識別供應商的優劣,從而滿足商品之購買及服務的需求。意向經濟將會漸漸興起。
現今大部分業者都以「客戶管理系統(CRM;Customer Releation Management)」來維持、影響與消費者間的黏度;但未來,消費者將藉由「供應商管理系統(VRM;Vendor Relation Management)」來抗衡,以便有效滿足自己的需求。舉例來說,未來的購物情境可能是某位消費者透過VRM系統送出:「下週五上午,我將抵達機場,直到週日晚間這段期間,需要一輛車。我不需要加滿油,不需要額外的保險。我是另外兩家租車公司的白金客戶,誰能提供我最低的價格?」 
收到消費者需求訊息的業者,就得提出價格或加值服務的優勢來爭取客戶,或許從CRM系統中分析消費者購物記錄,預測消費者潛在需求,設法提升競爭力。為了維持與消費者間的客戶關係,企業必須隨時掌握市場反應。 因此,擁有Big Data分析技術的業者(廠商),將獲得更快贏得客戶的優勢。 相較傳統的寫信、Focus group等市調行為,未來,社群媒體(Social Media)在消費者行使「呼聲」的選擇中,將是更加有效的機制。
透過Big Data技術,才能即時分析網際網路上的社群反應,將消費者的呼聲轉化為可作依據的洞察,推動業務改進。
詳NOW news 新聞原文(作者:  甘偉中; 2014年 05月 14日):    大數據崛起 意向經濟取代注意力經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