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757期)的天下雜誌,以"躲不掉的中國天眼"及相關報導,揭開了自2008年以來產業內避不掉的歷史共業真相--台灣成為中國品牌的代工基地。
由於中國市場的開放,加上台灣安控業者受到中國廠商的低價競爭與市場擠壓,又碰到2009年的雷曼金融事件對經濟的大衝擊,許多台灣的廠商,在擁有加工製造技術與設備下,為求溫飽,不得不紛紛地尋求同文同語的中國地區崛起的品牌的代工訂單。
現在的在台加工原因 是中國在台洗產地的戰略
與2008年時期的不同
但是,這則報導內所指的中國品牌在台加工生產的事件,所造成的原因與2008年以來的原因有很大的不同。 早期的代工,是台灣廠商積極去中國洽談開發而來的;但是,近期的中國品牌委託台灣廠商(或在台設廠)加工製造,主要的原因是規避美國或西方國家制裁;中國品牌要在台洗產地,並隱藏原始品牌另闢蹊徑向歐美市場進軍。
台灣是民主治理的國家及市場;對於廠商為他國(包含中國)接單代工生產,政府實在不容易干涉。尤其是廠商有配合遵守我國"增加產品加工後附加價值35%"的規定(*),儘管由中國進口零組件後的在台加工,製成成品後的再出口 (不論有無貼牌),都可以標示"Made in Taiwan"。加上新時代的整合分工製造生產(如,手機與電子產品之設備零件來自世界各地),確實能夠使製造企業以更及時有效且符合市場價位的加工模式,追上市場的需求及供貨速度。
(*) 依據台灣貿易法規定,廠商在台灣有工廠登記、ISO9001認證,進口貨品在台灣實質轉型(進口關稅則前6位號碼列變異)或產品附加價值率35%,就能稱為台灣製造(MIT)。
台灣行政院於 2020年12月下令,要求公務機關使用的資通訊產品,不能使用中國廠牌,必須於2021年12月底前全面汰換產品。 這項命令的下達目的,無非是要能避免因公部門的設備使用中製產品而產生會洩漏我國治理與行政管理機密的機率,進而全面禁止。
但是,商業的合作與市場需求,如何與主流國家的政令規定之間取得有效的配合與治理,確實是產業間與政府單位需要共同合作協商的。否則,台皮陸骨的製品不但不會消失,反而會藏得更深、更難查得出來!
給政府的建言
(本筆者認為) 現有政府的管理規範及政令內,有關聯網監控產品,有"物聯網資安標準及檢測規範"(CNS16120)可能可以進行管理;也就是說,政府採購規範,需要明文要求所有聯網監控設備都必須符合資安聯網的嚴格檢測 (必須通過檢測、取得合格證書)。
因為,自2017年底以來頒布的此政策與規範,已經經過多年的檢測驗證下進行多次的修正;檢測的項目不僅能確認設備無機敏性資料洩漏的疑慮,近來的規範中,更會將設備聯網一段時間,來檢測是否有向不明第三方傳送設備影像畫面或資料。因此,我認為這項政策與規範,是個政府管理台皮陸骨的聯網電子科技產品的很好的工具。
然而,此政策工具,能否完全有效抑制或防止中國方面竊取台灣的政策治理與行政機密資訊,可能還需要在執行面上多方面的觀察與強化,才能逐年修正來抑制。
如果果真台灣政府與產業合作,多年後證實實施上,即使台皮陸骨的在台加工產品,也是聯網資安防護高產品--能確實有效中斷中國方面的資訊竊取--的話,這也是幫助台灣安控科技廠商增加接單量,並為國際市場的乾淨供應做出實質的把關與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