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市場資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市場資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11月13日 星期日

Nov.11--貿協新興市場研討會(沙烏地阿拉伯 & 科威特)

我在上週五參加一場貿協主辦的(付費)研討會,從中獲得許多對這兩國市場及中東市場的最新資訊,特此摘要,與我們產業同好分享:


(基本資訊)
中東是人類第二大古文明發源地,也是世界三大宗教發源地。 在中東共有14個國家,總計2.5億人口。 中東「卡達」,已聲請將於2022年舉辦世界足球賽。 在此之前,將會對該國及周邊的商業建設、交通建設、及治安管理,進行大量工程建置及管理改善。



(科威特)




  • 科威特,人口約356.6萬餘人口,國土面積約1.78萬平方公里(約台灣土地面積的一半)。 人均GDP為US$48,900。在2011年的經濟成長率為5.3%。


  • 這個在沙烏地阿拉伯大公國旁的小國家,本地市場規模雖然不大,但是許多本地人的業務都與鄰國(伊拉克)往來,所以,相關"貨運"及"汽車"的業務,在當地的市場,保持上升及相當熱絡的商機。


  • 在地人,因社福機制佳,人民幾乎不用工作。因天氣白天太熱,因此大部分活動都安排在夜間。


  • LG 在地品牌知名度高; 因此也帶動當地人對韓國品牌接受度偏高。


  • 在科威特,可英文溝通。但若要縮短對在地市場的了解及找到對的可能合作對象,可利用在地人員,請作翻譯,協助其對在地特性及地理位置的了解來找出合適的企業接洽。


  • 因為在地人不善於學習新的科技與知識,因此,各類專業服務之企業/公司林立。並對於有商譽及服務品質的商店/企業,有忠誠度。


(沙烏地阿拉伯)





  • 人口2713.7萬人;國土面積為214.96萬平方公里(是台灣土地的60倍);人均GDP達USD24,200。


  • 沙國在2011年的經濟成長率達7.5%


  • 70%的商品都是由沙國的「吉達」進口至該國內市場。 所以,吉達可以說是該國的批發市場大本營。 吉達,共有322萬人口,是該國的商業中心及最大商港。


  • 沙國另一個重要城市是「利雅德」。 利雅德,是沙國的首都、第一大城 及國家行政中心,共有438萬左右人口。 市容規劃整齊,零售業發達。該地有許多大賣場,還有專門的"汽配街"。


  • 沙國第二大港是「達曼」。 達曼是沙國的工業重鎮,人口約有205萬人。主要產出(出口)貨物是石油、石化產品。 主要的進口商品是工業設備、車輛、汽配、水泥、食品、及民用百貨。 中型超商林立。


  • IT/科技產品: 因產品推出太快,所以在中東人員訓練不足,無法有效推薦,所以店頭銷售普遍清淡/緩慢。因此,也造成部分商店以降價出清庫存。 (建議: 供應廠商要協助中東銷售商訂價維持及人員專業培訓,以免造成市場訂價混亂。)


  • 營建市場將蓬勃發展。有關汽配及汽車,量大。


  • 本地人工成本高,起薪約台幣$50,000.以上。


講師之其他提點與摘要:



(轉型中的中東市場)





  • 要用新觀念,新思維來經營中東客戶與市場;建議要給予合作的客戶,2-3年來培養成為穩定且具穩定的合作伙伴。「信任」在中東國家,是維繫做生意的最主要元素。


  • 中東市場已充斥韓國及中國產品與業務; 因此,進入市場的價格競爭力評估十分重要。


  • 中東客戶的翻譯可能具備多重身份,可能是客戶的採購,或在地之專業人士,或顧問,勿輕忽或得罪;盡量避免以外貌取人
    例: (利比亞) 客戶的老闆可能不專業,可能外貌及談吐,不像專業買家,但可能是在地有潛力的合作夥伴。需要多方判斷評估。


  • 沙烏地,杜拜,埃及總值,佔中東市場57%的GDP.;
    --「沙烏地」是中東較具市開發潛力的市場。
    -- 「杜拜」的進口產品50%出到伊朗,部份到伊拉克。
    -- 「埃及」的貨,主要銷到北非(利比亞,阿爾及利亞...等)的轉運地。


  • 刊登廣告是建立品牌及打開知名度的有效管道。再加上可能的參展、拜訪親身接觸商談,是進入中東市場及開拓新興市場的必要程序與方法。


  • 面對來自中東地區的索賠&抱怨(Claims): 重視面對面溝通,才能有效處理並維繫客情關係。


  • 各市場有不同的經營成本 (undervalue or overheads),要重視各國差異條件與商情。
    例如: 若中東市場需要以overvalue報價或做生意,要 follow (別以為在地廠商賺很多,因他們可能有許多無法預測的費用/成本),以免破壞市場慣例與秩序。


  • 跨國商務之徵信與資詢,很重要。善用貿協及經濟處在全球各地之辦事處來咨商服務來確保商機與權益。


  • 商業行為重於收款(債權確保),及資金週轉能力。(台灣的)中國輸出入銀行,可以承作〝三角貿易〞之業務保險。輸出入銀行之服務,減少/降低台灣廠商與新客戶間之合作磨合痛苦指數。不需設立擔保,不需開戶(所以不會佔用企業之商業信用額度),接多少生意,就可授權多少貸款。


  • 未成交先簽約:
    大部分發生在杜拜、巴拿馬、及俄羅斯等市場發生。 (講師建議)可先簽約,但附加〝執行條件〞(例如: 在三個月內至少要執行xxx金額來確保,否則終止合約或...).


筆者會後心得:

雖然中東曾於2009年後,因受金融風暴衝擊的影響,讓當地的財力耗損將近一半以上,但隨著近期的油價上漲,中東的經濟力,確實有向上走強的趨勢。 儘管,當地各國內亂及衝突不斷,但是,因為所崇信的伊斯蘭教義,使得中東國家的一般人民,基本上還是循規蹈矩的生活及做生意; 加上社會福利佳,使得中東國家的犯罪率,普遍不算太高。不過,因為外來勞工的增加,因此大部分商店安裝監視系統,主要是進行內部人員(工作操守)的管理與監督。另外,人工很高,也是使用監視系統的重要因素之ㄧ。

因為汽車銷售的成長,大量帶動交通建設及汽配市場的蓬勃。 因此,應用於戶外交控用的網路監控系統,中東地區,將會是大型的應用市場。 除此之外,在台灣賣得如火如荼的"行車紀錄器"的產品,筆者認為,在中東、拉丁美洲、及東歐國家,都會受到歡迎。

因為國家建設及商業建物的大量興建,將帶動營建相關產業的繁榮。 安控產業(影像監控、門禁、及防盜/防火偵測...等),長年以來,也都與營建商機的興盛有正向的連帶關係。 因此,中東市場,將會是接下來3-5年內,台灣廠商可以長線佈局的區域市場。

以上,與產業同好分享。



2011年11月8日 星期二

中國深圳 CPSE 2011展

CPSE2011展覽,剛剛於11月1日結束。此展佔地100000平方米(計9個展覽館),超過1500家參展廠商;四日的展覽,訪客初估超過85000人次。但是,據本人的觀察,大概只有40%的參觀者,是展覽廠商的有效訪客/潛在客戶。



主辦單位,似乎今年將館一(Hall 1)的攤位間走到縮小了一些,在一館中走起來較前一屆的展覽更擁擠。九個展館中,參觀者最多的是Hall 1,Hall 6及Hall 9。除國外知名品牌的代理商特裝攤位外,在Hall 6 中,有台灣館及韓國館的展商聚集,讓六館內的展覽呈現更富多元化。


據相關資料顯示,中國安防總市場值在2010年達到RMB$2270億元人民幣,其中影像監控(Video Surveillance)佔37%, 門禁系統(Access Control)佔9%, 警報偵防(Alarm/Detector)佔12%, 中央保全(Central Monitoring)佔4%,防火/安全防護/人身安全佔30%。今年中國政策繼續落實「安全城市」計畫執行,並且主力促進安防智聯網的科技及產業發展,使得今年中國廠商的內、外銷比為8:2 或 7:3 (積極內銷、緩慢外銷發展)。


展後,筆者論點,提供台灣廠商參考:


  1. 若目標進入中國市場: 重點產品將會放在中/高階的系統solution。 因為,中國在地充斥傳統CCTV影像監控類的廠商與產品(例如: Speed Domes, Color Cameras, Housing, DVRs, Transmission devices),品質也進步很多,但價格比台製品便宜。 台灣廠商若欲進入此市場,應該策略上調整成,以中/高階產品進軍,爭取原代理歐美品牌的中國業者/廠商的合作。

  2. 若利用中國為進入其他世界市場的跳板: 下一屆參加此展,應該更重視展覽攤位的呈現方式。展覽攤位的設點位置,也很重要;台灣廠商,應該盡量設攤位在館一到館六通道間的位置。針對國際市場的行銷,高清攝影機(HD 及 Megapixel解析)是明年度及後年度的銷售主力; 除此之外,台灣廠商進入國際市場的有利產品,也是應該放在中/高階的系統整合及解決方案設備。因為,歐美產品因為市場經濟預期疲弱的趨勢下,亞洲廠商的中/高階產品,除能夠具備符合水準的系統效能與功能,還有價格優勢!
    當歐美主力品牌面臨競爭的同時,正是台灣品牌(或亞洲品牌)逆勢突起的最好機會!

接下來的3~5年內,是亞洲廠商品牌能夠快速躍升國際舞台的絕佳時機。 在此黃金機會下,台灣廠商的產品,只要做好品質,強化客戶服務,就能吸引各國重要的安控代理廠商的親睞與合作,進而成功搶下過去歐美品牌所攻下的市場板塊。 擁有市場佔有率,就能奠定品牌對市場的影響力,品牌價值就能彰顯!

誠摯建議台灣廠商,要利用此趨勢的走向,借力使力,主打品牌行銷。 趁此機會,闖出品牌知名度及市場價值! 若錯過這個上天創造的好機會,之後,亞洲廠商的品牌,若要躍入國際市場,就會花更多的投資與力量,才能有效呈現。

2011年10月5日 星期三

歐洲衰退, 亞洲品牌正崛起!

因歐豬五國的拖累,致使歐元區國家經濟預測明年仍有陷入衰退之虞。 歐盟官員近期正在檢測重整歐洲銀行資本之道。法國和比利時亦表示將設立「壞帳銀行」以保留比利時德克夏銀行集團(Dexia SA BE-DEXB)問題資產。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也指出,歐洲紓困基金將最後被用來援助銀行,投資人可能因紓困希臘的部分計畫而出現較大損失。

歐洲經濟衰退,正是亞洲廠商的機會!

整體歐洲經濟,預期2012看壞!
若是下半年及明年的歐洲市場經濟,持續看低,這對於亞洲安控優質產品的廠商,無疑是一個不算差的消息。

因為,過去經濟景氣之時,當歐洲買家口袋很深時,亞洲品牌及產品,幾乎只是他們銷售陣容中的"陪襯"品及低價取代品。如果不是價格考量,在歐洲的EndUser不會主動挑選或指明亞洲品牌產品。 現在,他們經濟不景氣的風向消息,一放出,將使得歐洲安控的經銷/代理/及產品採購買主,考量到進貨成本的壓力,轉而調整向單價成本較低、有品牌口碑的亞洲製造商或廠商洽詢。

經濟不景氣時,會有人賠錢,但是,也有人逆勢賺錢! 差別在於,是否準備好面對「經濟不景氣」以及「市場變化」的因應對策及積極做法! 面對不能避免的 歐洲市場(或擴大到EMEA--全歐洲、中東、非洲--地區), 貴公司是否也已擬定因應對策了呢?

台灣品牌應逆向操作,搶占歐洲市場灘頭!

一向以服務、品質口碑見長的台灣廠商,應該趁此時,歐美大廠受到經濟景氣影響重創之際,趁虛進入歐洲市場佈局! 在從2011年起的這兩、三年間,台灣廠商,能夠藉由 IP Surveillance, HD/Megapixel 的主流議題及產品系列 (註1),有效地打入佔有40%全球監控總產值的歐洲市場。 若能在這關鍵的三年間,成功與在地主要的代理經銷商合作,台灣廠商,將能夠建立起品牌知名度與形象,更能穩固歐洲市場佔有率,並向全球市場邁進!

筆者認為,9月份是歐洲廠商/業者於暑期假期結束後,開始正常業務運作的月份。此時的各歐洲廠商,應該正在因應市場趨勢訊息,進行策略討論與調整。 各家明年初的產品行銷方向,將在10月-11月間敲定。

每年10月中旬之後至12月15日左右,是各歐美客戶發出採購訂單的最重要期間。 若以上方向推測正確,目前積極發表產品特點及新產品訊息的亞洲廠商,將會明顯看到歐美客戶洽詢與下單增加的跡象!



(註1) 筆者認為,從2011年起的2~3年間,是亞洲品牌在歐美崛起的黃金時機! 這個時機的"金雞母"產品,將會是系統整合應用的中高端的網路監控產品! 因為這個時期的客戶,大多屬於政府單位、高收入用戶社區、銀行、跨國企業、及高收益事業(如石油、化工、礦業、...等)。 若要在此時有效進軍歐洲/中東市場的廠商,除了具備"對"的產品外,還必須找到以負責專案規劃、安裝的"對"的客戶/行銷通路,才能順勢進入EMEA市場,順利地逆勢成長。



AR Media (瑞典商瑞亞媒體)--自1989年於瑞典成立,一直專心致力於經營安控電子產業的專業媒體刊物與電子平台--了解廠商的難處與需求,特別規劃,於每年10月至次年1月間,推出「平民價格」的優質行銷廣告組合。 欲掌握EMEA行銷的商機,AR Media (瑞典商 瑞亞媒體) 能幫助亞洲廠商在EMEA地區的專業安控業者社群中建立專業形象與知名度!

詳情請洽:
瑞典商瑞亞媒體有限公司(亞太分公司)
TEL: + (886 - 2) 2622-1365 , 2622-1385
FAX: + (886 - 2) 2622-1305
Address: 20F, No. 12, Xinshi 1st Rd. Sec. 1,Danshui Dist., New Taipei City 251, Taiwan
台灣 新北市(251)淡水區 新市一路一段12號20樓
Email: asian.ad@armediaint.com
http://www.armediaint.com/

2011年8月8日 星期一

經濟持續衰退中, 安控產業是否能穩住基本盤?

自上週美國被"標準普爾"信評降級,許多經濟學人陸續發表預測,全球經濟蕭條將會延長持續一段時間。

儘管,筆者並不是什麼重要的經濟分析家,也不是什麼金融學者,在此,僅憑藉著對於此產業的觀察與了解,分享相關市場資訊及觀察看法:


  1. 安控產業的市場,經多年的觀察,對於一般消費市場經濟的趨勢,會有延遲反應的狀況。怎麼說? 也就是,當市場經濟正在成長時,安控產業反而成長趨緩,反而是社情動盪(有犯罪率升高、社會安全感不穩定)的時候,安控設備的銷售會較明顯地成長。當各國經濟衰退,形成"貧者愈貧,富者更富"的狀態時,社會的恐慌,會造成"M"型社會的右側族群(富者群),加強"安全防護"的設施,帶動安控設備的市場成長

  2. 為了提振經濟,各國政府會加強"國家級"建設專案的推動,安控設備,目前已經是各重大建設中,雖不是佔有很高比例,但卻是不可或缺的"弱電"設備及安全防護裝置。所以,安控設備的市場,常常是與當地的「營建」業的消長,有一定連動與影響

  3. 過去的感應裝置(Detector / Alarm ),常常有誤報的情況。 為了彌補這項缺點,目前,多會加裝影像攝影的裝置,用攝/錄影的影像,加以視覺的判斷。這項演變,使得影像監視器材,在各地的安控市場中,幾乎都佔有60% - 70%的市場產值。而,這樣的應用,隨著網路頻寬的愈趨成長,使用愈便利成熟下,將會繼續擴大。



市場分析數據


於2010年10月中本部落格所分享的數據中,提到:
IMS Research預估2012年全球CCTV市場的規模,將達143億美元;美國、西歐、日本市場已趨成熟,成長緩慢;但是,新興市場--東歐、俄羅斯、中東、拉丁美洲等市場--將逐年有20%的複合成長率,到2012年的市場規模預估將有20億美元

引述3S Market友站的最新披露: IMS Research最近表示,比起2010年,今年全球的視頻監控市場依然有著強勁的增長速度,預計是超過10%。這種強勁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自於網路視頻監控設備(IP Surveillance)的銷售。 (更多詳情,請閱: http://3smarket-info.blogspot.com/2011/08/2014.html) 在此友站的部落格中另一篇文章中披露,IP Surveillance的成長原因,有三:
(一) 網路頻寬的發達與普及-- 五年來因影像壓縮技術的進步, 使得影像可直接透過 Internet做傳送, 已經非常的方便, 這應該是IP 監控會興起的第一個基本因素;
(二) 廠商利潤的驅使--目前一支網路攝影機的市售價仍比類比攝影機, 平均仍要高出至少2.5倍以上. 因此有能力處理IP 技術的廠商, 當然樂意大力推銷網路監控系統, 特別是有一定需求量的專案上;
(三) 成本與便利性的考量--對於中大型系統來說,比起類比式的監控設備來說,網路型監控系統之安裝較為便利(因為可以使用已經佈好的網路插槽,不需另外拉線。 就遠端監看來說,也較類比式的設備來得簡易與支援容易。 不論是中長程的系統擴充效能,或是整體設備成本,都比類比式的監控設備,來得經濟實惠。

儘管如此,類比式的監控設備,也不會立即地被網路型監控設備完全取代! 類比式的監控設備,對於社會經濟起步,網路頻寬尚未普及的市場來說,仍是最佳的優先採購選擇。
(右圖: EMEA市場的"網路監控" 及 "類比監控"之市場佔有率之分析圖表)



什麼設備或條件,會影響市場採購?

所以,筆者認為,安控設備的未來幾年的銷售,在全球各地的市場,仍會維持住基本盤,並穩定成長。當然,在有社會階級動亂及新興成長的國家中,我認為,其市場的階段性成長會更快速些!
成長中的採購,並不是"人人有獎"式的雨露均霑。 個人認為,將會有以下的幾項因素,使得具有這些條件的廠商之產品,被市場需求優先選擇:



  • 具備"口碑"--能夠提出"口碑"或"有力證明"的廠商、產品:
    監控設備的出口廠商,尤其是亞洲的製造商,應該要提供其配合的經銷/代理商,相對有效的行銷工具。 除了產品目錄、手冊外,具有影響性的新聞報導、取得認證、或/及成功案例分享...等;這些都是能夠說服消費者(在消費者對品牌還沒有深入的認知時),取得更高的信任度。



  • 具備"品牌"知名度:
    當然,對於長期經營品牌的廠商及其產品,在市場產品太過充斥的情況下,將會被廠商優先推薦,或被消費者指名購買。 若過去還未著墨於品牌經營的話,在此經濟不景氣,歐美品牌呈現疲態的空檔下,亞洲廠商應該努力朝"品牌"經營下功夫,用時間及持續曝光,來累積品牌知名度與品牌價值。



  • 具備"價格"競爭優勢者:
    在此先聲明,各地的安控產業市場,"價格追低"都不是最佳的行銷策略!
    反而是,"相對低價"才是最佳的訂價策略。 何謂"相對低價"呢? 就是,在同等功能與效能的系統規格下,能夠提供相對優惠的價格的產品。 如果,廠商以Simens的系統為行銷歐洲的目標競爭對象,若其系統的效能、規格都與Simens的某產品接近(例如具備80%以上同等的關鍵功能與效能),價格卻只有Simens的實際售價的50%或以下,這樣的產品,就具有"價格"競爭優勢。 除此之外,當有許多其他地區的廠商,都以提供Simens的同等品為行銷競爭目標,價格也都設在Simens的售價的50%以下時,這時,在這些同等競爭的廠商中,能夠以更好的效能(即使相同價格)之"口碑"勝出的廠商及產品,也是具有較高"競爭優勢"的。


廠商,該如何有效地維持以上三項,影響市場採購"優先"因素條件呢?
建議,應該擴大行銷與宣傳使用廣告輔助行銷活動的效益之維繫,透過不斷地曝光傳遞品牌及產品的正向訊息,並且"持續地"執行
(相關的分享,請參考本部落格在2011/July 分享的「 "品牌經營"之年度行銷預算怎麼訂? 」 及 「行銷,也能這麼做! 」兩篇文章內容詳情。)



以上分享。


2011年8月4日 星期四

中國上海 -- 進軍中國市場的一級戰場!



中國上海市,簡稱「滬」,別稱「申」,是現在中國中央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上海,位於中國南北弧形海岸線中部,長江三角洲最東部。 根據Wikipedia的資訊得知,上海,經過百年的發展,從東南海濱僅有60萬人口的縣城,發展成為今天擁有逾2000萬居民。 人口來自全球各地的國際都會。目前,上海是全球最重要的商業、經濟、科教藝術城市之一 , 也是中國的商業、經濟中心以及國際航運和國際會展中心。 上海,是世界公認的全球目前最主要且快速發展的經濟體的展示窗口。根據一份今年5月發表的最新報告顯示,上海市常住人口已突破2300萬人。



全上海市總面積為7,037.7平方公里,但是市中心的區域面積為2,648.6平方公里。光一個上海市的人口,已經與台灣本島的人口相當。(台灣,全島總面積為36,008平方公里,目前總人口為2317萬人。) 因此,以人口數所衍生的經濟實力相當的情況下,台灣廠商若目標進入此市場,可以過去在台灣的發展經驗,加上最新的上海市況分析,進行策略訂定與執行之參酌判斷之依據。



在此,分享"3S Market"部落格的一則「2011 上海市安防集成市場調查分析報告」(http://3smarket-info.blogspot.com/2011/08/2011.html),供各位先進業者及同好參考。


正所謂,知己知彼、屢戰屢勝!

2011年7月22日 星期五

快速檢視 中國市場有多大?!

據安防監控網的資料批露,中國安防行業繼續保持高速增長。近年來,中國安防行業一直處於高速發展之中,相關資料顯示,從2007年的1450億到2010年的2270億(人民幣),安防產值每年在以兩位元元數的速度增長。以2010年中國安防市場資料為例,安防設備在2010年的產值大概是961億,安防工程1190億,安防服務是119億。



影像監控,佔中國安防設備中37%,是最大宗的產品線
其中,影像(視頻)監控(Video Surveillance)是目前安防設備裡面最大的產品線,其總產值大概為360億,占市場產品的比重是37% ; 門禁對講(Access Control/Door Phone)計84億,佔據9% ; 防盜報警(Detectors/Alarm)計114億,佔 12% ; 社區安防(Residential monitoring) 計62億,占6% ; 安防軟體(Software/CMS) 計13億,占1% ; 防爆安檢(inspection) 計38億,占4% ; 此外實體與人體安防(Safety) 產值為290億,佔據總總量的30%。

近年來,網路監控產品及科技,日趨成熟,價格也趨"庶民",社會需求不斷擴大,造就IP監控產業興起的主因。 目前,電信、IT、生物識別等相關產業之企業大老,也都紛紛關注或已涉足安防領域,以期分得安防這塊市場大餅。未來幾年,將隨著高清化(High Definition, HD)和智慧化(Intelligency)趨勢的愈發明顯,安防產業的市場,將更加擴大,相關從業之企業,也必將面臨更激烈的競爭。


(詳細分析內容,請參考: 3S Market Blog http://3smarket-info.blogspot.com/2011/07/2011.html)

中國境內停車場管理的行業,迅速發展。
2014年市場值預估將超過37億人民幣!


據中國"千家安防網"的資訊,2010年中國停車場管理系統的市場規模已經達14.5億元人民幣。預估2011年的市場值可成長到18億人民幣。 依照近年來的年成長率估算,2014年中國境內的停車場管理系統需求將超過37億元人民幣。


中國,政策上將推動成為全球最大的安防生產基地
2011年1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其國務會議中,定調國策要加快推動"電信網"、"廣播電視廣"、及"互聯網"的三網融合。而,網路化、高解析(高清)化、與智能化 一直是中國安防產業發展的方向。

中國安防產業,在近五年內,每年都以20%的年成長率,進行發展。 配合這項政策,及中國安防產業的蓬勃成長,加上中國平安城市建設、網路頻寬的限制解放、與該國重點扶植的策略推進下,中國將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安防生產基地。

中國,也是台灣安控產業,最大的競爭國

對岸(中國),自2008年以來,政策上不斷地進行安控產業外銷與科技之推動。 今年度,中國國家科技技術評選中,安控科技也有創新產品及技術入圍。據報導中指出,中國安防企業科技,在其"十一五"期間,表現了極高的熱度與力度。 相關產業之企業,每年投入創新開發的比例,普遍都佔到該企業銷售年營收的5%以上。


近年來,中國大力推動"平安城市"的各項建設,催化了中國安控企業的自主創新研發及品牌行銷的比例,同時間,也直接促進了市場的應用成長。加上科技的整合應用,影像監控整合軟體及感應科技(如影像辨識分析、RFID科技、3D科技、...等),擴大應用到交通、大樓管理、食品安全管理、行動應用...等跨界領域,是必然的趨勢。也因此,中國國內的廣大市場,將提供中國安防企業,最大的練兵場。近年來中國安防企業也意識到價格戰所帶來的經營惡果,必須向高技術與高品質的市場區間位移及轉型。


台灣,應走出代工,加強應用創新,朝品牌經營
台灣安防廠商,近年來有投入自主研發的資金比例,少之又少。 加上,台灣政府當局,對此產業的了解不多,也不知道要怎麼輔導產業升級與壯大,造成台灣安防產業的廠商,這兩年來發展極為兩極! 因此,中國安防廠商的全面化崛起,對台灣安防廠商的威脅極巨! 因為,中國廠商的技術與品質水準,在其龐大市場收益後,將逐年追上台、韓的水平!

台灣的安防產業之從業廠商,若要突破這項即將面臨的經營困境,避免被全球安房市場採購邊緣化,只有走出代工陰影,朝加強應用科技創新,及品牌價值經營,才能衝出一條血路與生機!

(相關報導來源,請參考:
http://www.1000security.com/intercom/news/2011-07/63303.html
http://www.1000security.com/acs/news/acs_sys/news/2011-07/63307.html
http://www.qianjia.com/html/2011-07/91306.html)

2011年7月17日 星期日

轉載: IP 監控市場何時才會開始全面性的成長?



正值全球大步邁向數位網路監控/管理的同時,相當的從業人員/企業,都十分關切"IP 監控市場,何時才會真正大幅成長?"



除了2010年底~2011年初,DETEKTOR International(國際版)雜誌中,不斷揭示IMS Research的研究結果,指出到2015年以前,會開始有大換機潮;大概是全球現在安裝量的50%都會換成高解析規格的網路監控攝影機及系統。

為能接上這來勢洶洶的市場成長趨勢,廠商應該如何因應呢?

特此推薦好友的這篇文章,
http://3smarket-info.blogspot.com/2011/07/ip_14.html


希望對各位產業先進的產品研發及行銷方向有幫助!

2011年7月13日 星期三

影像監控產業 -- 消費應用市場成長 , 品牌商機潛力大!

根據7/8/2011在英國的IMS Research的消息透露,根據該機構的最新市場調查指出,歐洲的消費型應用及DIY的監控產品市場,在2010年間,已估計達到美金一億元的產值。 其成長速度也將與美國市場的成長率接近。 這項分析同時披露,這個趨勢能讓在歐洲行銷較具有品牌知名度的產品及廠商,比默默無名者,更容易在消費應用市場找到新的市場商機!

該機構的市場分析師,William Rhodes,說:「儘管那些歐洲在地知名品牌廠商,有主場優勢,但是,在歐洲各地,仍有許多中小型的公司及經銷代理商,行銷販售他們所代理的國外產品或自有品牌的監控設備。」

在美國及加拿大地區,DIY及硬體五金量販店、消費性電子器材商、及現金通路商,在過去這個市場區間,行銷知名的監控器材,已經行之有年,並且表現得十分成功。 這些年,許多供應通路,也因此建立了自己的通路品牌及知名度。

分析師Rhodes,亦表示:「因北美市場的競爭增加,這些成功企業正積極跨過太平洋,向外找尋新的收入來源市場及更多的知名品牌的產品供應。這項舉動,將會對他們設點(美加地區以外)地區的其他販售非知名品牌同質性商品的店家,造成嚴重的威脅。」

IMS Research的這份市場分析報告中指出,這些到歐洲行銷的企業,若要成功搶到市場的商機大餅,一開始他們所販售的產品,在其通路地區的消費者心中,就必須具備一定程度的知名度; 然後,再慢慢培養其他自有或新進的產品品牌,以提高在消費者心中的認同(接受)度。

Asha 觀點分享:

歐洲因為股市危機,可能造成「反槓桿操作」現象,致使資金停滯,不流通。 這樣的現象,將會在2011年下半年,甚至到2012年的上半年,嚴重影響到政府及大型企業的重大支出與專案規劃。 消費型應用市場的成長,門戶大開,最適合亞洲(尤其是具有品質的台灣產品)廠商及產品進入此市場,去滿足該市場的需求。

台灣過去專注在開發SI通路(for 專案)及OEM/ODM的廠商,藉此機會,應該審慎地思考並調整以"消費者需求"的角度,以品牌經營的方式,讓產品開發、組合、甚至於包裝,能夠因應不同的市場區隔需求,走出更寬廣的(多條)行銷大道。

2011年6月24日 星期五

林百里說: 「雲端,做裝置才能賺到錢」

6/25 中時電子報專訪林百里的報導中指出,林百里說,雲端不是很深奧的事情,民眾不需要管是不是雲端運算產品,就像自來水,「自己來的,就不用管它哪裡來的」,以後「付一點『水費』,就會有『自來運算』。他強調,到時候終端裝置會比雲端多很多,終端正是台灣最拿手的,如英特爾(Intel)提出的看法,以後會有以幾10億計的裝置,包括電腦、手機等,「做水廠賺不了多少錢,做裝置才能賺到錢」。

同時,歐洲主要的獨立研究機構, IMS Research,最近發表披露,下一階段的影像監控應用方案,將朝雲端存取應用大力發展!

雲端存取的應用,將對監控系統使用端,提供更吸引人的"彈性使用"的誘因。
使用雲端科技發展的錄影存取方式,能夠讓用戶「用多少就只要付多少」! 這對企業監控系統使用者,可以省去建構「中央儲存資料」中心所需要的昂貴設備花費,也因此省下這些設備所需要的冷氣設備及相關所需的大量電費成本。因此,雲端科技的錄影存取方案,對企業用戶來說,具有相當的"經濟考量"吸引力。

IMS Research的市場分析師 William Rhodes (威廉.羅德斯)先生,指出用戶可以選擇要用"公眾雲端資源 Public" 或 建置"自有雲端空間Private"。他說,「期初,企業可能會先選擇使用"公眾雲端資源"來存錄該企業的監控錄影影像。 但是,針對對著較具機密性或具敏感性地點的監控攝影機的監視影像,建議另闢"私有雲端空間"進行連續影像錄影及存取。」他又指出,「雖然,建置私有的雲端資料庫,可能需要多付出一些成本,但是,對於某些對監控內容管控要求嚴格的機構單位(如公家/法務機構、銀行/金融單位、跨國企業、保全公司...等),是個必要的(符合邏輯)考量與選擇。」
(IMS Research報導原文: 摘自SecurityWorldHotel.com 專業產業新聞網站 (United Kingdom 市場平台頁面)連結: http://www.securityworldhotel.com/uk/news.asp?id=55127)

加上日前披露,2011~2015年,全球將進行大換機潮。 目前已安裝的舊式類比或數位監控設備,將會更換或新裝具有網路功能的高解析(百萬畫數)攝影機及監控系統。 為處理這些超大量的監控影像訊號與內容的傳輸與儲存,運用最新的雲端科技與資源,將是產業進化的必要進程與趨勢!

安控產業,也需要增加提供或撰寫"應用程式軟體(APP)"的能力,以朝利用目前最夯的行動智慧裝置(Android手機、iPhone、iPad、...等)來提供使用者的行進間/異地 等遠端監看的更高應用方便性。

安控產業,也正擠入邁向數位3D化與雲端化的路上,與IT及網通產業,齊步並進! 但是,因為產業特性,安控產業的市場,期待更多樣、符合各種不同應用的需求的整合產品或組合系統,推向市場,供使用者的選擇與自主搭配。 安控產業的廠商,比較無法期待像IT或網通業者接到超大量的訂單;也因為如此,安控產業的廠商,更能夠善於運用有限的資源,彈性推出"少量、多樣"的產品問世。 這項特質,是否能讓安控產業的業者,在與IT/網通產業,一起邁向科技未來的同時,掌握一席專業之地,保持穩定成長的空間? 這將是全產業都將也必須持續觀察的重點與主要"考驗"!

2011年4月1日 星期五

北歐安控市場現況 (2011.3)


在本文中的北歐市場,主要是指瑞典、挪威、丹麥等三地的安控電子市場。 這三個市場人口的總和,依2010年統計數據得知共有1980萬的人口。其中,瑞典人口數最多計有940萬人,丹麥計550萬人,及挪威的490萬人。

北歐市場產值高達67億歐元

整體北歐的安控電子之商業應用的市場產值約45億歐元,包含消防、警報器、影像監控、及門禁等器材銷售與中央監控或保全服務之提供。其中,瑞典市場佔約22億歐元,丹麥及挪威各佔11.5億歐元左右的市場產值。而北歐的系統安裝的應用市場則有22億歐元的產值,瑞典佔12億,丹麥佔5.9億,挪威則有4.1億歐元的市場值。

持續影響北歐市場成長的因素

影響北歐安控應用市場繼續成長的原因有:
1) 持續進行推出的商業大樓建案。
此商機,影響最大的是門禁系統與警報器的市場應用。 然而,我們都知道,營建業是百業之龍頭。 營建業的建案的榮景,將帶動百業的復甦與成長。

2) 犯罪率的升高。
犯罪率因高度社會化而升高,同時也提高了社會犯罪防範的成本。而這項成本,也是催化投入安控科技設備之建置的主要因素。 舉凡小店的失竊、校園破壞或霸凌事件、公共建設與設備的遭受破壞,都加速升高各單位採用安控設備的需求。因保全業之人工成本的提高及投入執行警政勤務的人口之不足,加上電子安控的數位網路化的產品趨向成熟,致使數位影像監控的應用成長快速。

3) 高附加價值的應用當道。
北歐市場,因在2009年金融風暴下,並未受到重創,是在所有歐洲市場中最優先大量應用最新的網路影像監控系統。在所有銷售數字中,45%(以上)的銷售產品都是高階網路監控設備(如百萬畫數Megapixel攝影機...等)。小型企業與商店,也都放棄過去的類比式攝影系統,改採數位網路化的監控設備。加上,智慧影像分析功能成熟並不斷使應用創新,未來在北歐地區的影像監控系統與器材的銷售將會持續看漲。

4) 新興應用產品,應運而生。
因北歐等國,大多地廣人疏,又因法令極度保護"隱私權",因此,網路化的熱感攝影機(IP Thermal camera),在北歐地區被應用為虛擬圍籬(Vertual Fence)之用,廣受好評! 因為網路化的發達,透過網路、或GSM/GPRS發送警報的產品,也受到極高的詢問度;因此,許多影像監控結合門禁、警報系統的整合性系統產品,可望在北歐地區受到青睞而漸趨普及。

安控應用成長最快的業別市場

零售業、運輸業、及社區應用,將會是北歐地區接下來還會持續成長的商業應用市場。 當然,政府單位仍會持續投入基礎建設,當然,政府也會投資加裝安全監控器材來進行全方位的管理與犯罪預防。 對於一般商業領域,使用者除了關心犯罪與損失防護外,另一個會投資安裝安控設備的考量因素,就是要能"節省成本",增加利潤。

在北歐地區,若以市場安裝率來論,則以「警報系統」安裝數量最多;其次是「門禁系統」,再來才是「影像監控」設備。 但是若以接下來市場成長幅度來看,則預期「影像監控」設備的成長幅度會最快且最大,接續是「門禁系統」及「警報設備」。

以上資料提供:
Mr. Lennart Alexandrie
Managing Director
AR MEDIA Int'l (瑞典商瑞亞媒體)
Sweden, Denmark , USA , Taipei

2010年10月26日 星期二

市場資訊分享--Video Surveillance


因為今天參加了一場資策會的監控設備商機的說明會,獲得了以下的市場資訊,故在此與各位安控產業的同好與先進分享:

  1. 根據2009年Frost & Sullivan報告中指出,全球監控市場的分布:
    -- 美洲 佔 47% / 歐洲 佔40% / 亞洲 佔13%

  2. IMS Research預估2012年全球CCTV市場的規模,將達143億美元;該資料中顯示預估2010年市場規模將到達108億美元。該報告指出,美國、西歐、日本市場已趨成熟,成長緩慢;但是,新興市場--東歐、俄羅斯、中東、拉丁美洲等市場--將逐年有20%的複合成長率,到2012年的市場規模預估將有20億美元。

  3. 據iSuppli調查,中國內需市場成長亦很快速;2007年中國市場有151億美元的產值,預估於2010年將達到247億美元的市場規模。

DVR 與 NVR的市場規模 (IMS Research):

  • 2009年 DVR 市場規模達72億美元,而NVR只有23億美元的市場值;
  • 2010年DVR成長到77億美元,同時間NVR也將大幅成長到32億美元的市場規模;
  • 預估到2012年DVR仍小幅成長到85億美元,而NVR將成長到達58億美元的全球市場規模。

(p.s. NVR的市場規模,內含IP Cameras、NVR主機、影像伺服器、及影像監控軟體的總產值)

未來市場,網路監控設備與服務,仍為市場的主流。 IP Cameras, NVR將邁入市場快速成長的新應用時代!


2010年10月15日 星期五

德國Essen展後記


Security Essen 2010,已於上週五(10/8) 圓滿落幕的。今年的展覽效果,普遍反應,較上一屆(2008年)的展覽效果好。雖然,訪客較分散,看起來比2008年的訪客數量來得少,但是,參展廠商認為訪客的質量較高。





Essen Innovation Award 發現台灣之光

此展,共分佈在會場11個展館中(除第八館不開放外)。 與上一屆最大的改變,就是館一(Hall 1.0)被改為「防火設備」相關的展館(過去都是給與Video Surveillance相關的設備廠商展出之用)。

今年Security Essen也正式辦理 Essen Innovation Award. 據得獎廠商表示,在展覽前半年前,即通知廠商可提送申請文件及產品說明資料。 入圍廠商,在展前1.5月前即會收到通知,補送詳細解說的簡報資料,並要求派人於展前親往德國指定會議地點,進行面對評選團人員的20分鐘簡報與現場問答的檢驗與程序。 將過這些程序後,Messe Essen在大會開展時,公佈得獎者名單,並進行頒獎儀式。首年Award得主,共有20家廠商,共分金獎、銀獎、及銅獎。 來自台灣的Brickcom Corporation(金磚科技),也是得獎者之ㄧ。 獲此殊榮,實為台灣之光!

景氣回春慢 各大廠商暗中較勁

德國這個市場,本來就慢,經過近兩年的經濟衝擊,德國Essen展還是沒有看到什麼積極的下單行為。但是,這不表示,德國市場不值得期待。 安控產業,本來就比報紙上看得到的景氣報導及趨勢反應,要來得慢6個月到9個月左右。 所以,目前的經濟報導表示德國經濟景氣已於9月份一直反應正向成長趨勢,但反映到安控產業的買氣,我的觀察與預期,應該會在明年初或明年中旬左右,才會明顯地感受得到。

除此之外,在今年的Essen展中,都是 HD 或 Megapixel的相關電子設備的議題與天下! 當然,這其中以攝影機的種類最多也最大宗。 除此之外,LCD Monitor / Display 也是相關受到重視的產品類別之ㄧ。 因為高畫質的影像時代來臨,大品牌(尤其是歐美)對於高附加價值的應用與解決方案的著墨之研討與活動,更是積極展開。 致使,今年度在前二天Essen展後大品牌在攤位上的活動,較過去所見更多(應該有成長一倍以上的廠商在展後辦活動)。顯見大廠商,更積極運作潛在與忠誠客群的向心力,及私下拉攏客戶的能力。

換機潮 商機,即將來臨

根據最近一期DETEKTOR International雜誌(03-2010)中披露,IMS Research單位調查分析指出,全球在2014年以前有一半以上的Security Camera將換成具有網路功能的 HD (HD-SDI) 或 Megapixel 攝影機的大型換機潮即將來臨。針對此訊息,我在Essen展中,與多家廠商討論後,大概獲得到以下的初步結論:

  • 2014年以前的換機潮的實際可行性,十分高;

  • 若以全球已裝舊有Analog 或 早期 IP camera的數量來看,這個換機潮的總量,將有數億或數百億支的數量,足夠滿足全球相關的製造商及供應商的年業務需求與成長量;

  • 換購潮,應該在明(2011)年下半年啟動後,陸續增量來臨,走入至少2年半(甚至可望有長達5~8年的漫長換機潮商機);

  • 初期應該會以HD-SDI的規格先滿足客戶(案件)及頻寬(效能)的需求,但,長程上,Megapixel的攝影機及相關產品,較有未來的發展及更高的市場應用期待;
    (因此,亦有廠商預言或認同,HD-SDI有可能會成為兩年內的過度期產品)

  • 亞洲廠商在這波換機潮,仍主導硬體的供應,歐美廠商則賺取更多軟體應用方面的智能財;

伴隨著全球換機需求,安控產業的景氣正在谷底向上攀升中...
安控的黃金新時代,即將於2014年邁向層峰!

若以上趨勢成真,那麼,各位廠商,你準備好了嗎?

2010年9月30日 星期四

營建工地自主管理 開創安控電子產業(內銷)新商機




今天我受邀去參加一場台北市政府勞動檢查處的活動,才瞭解原來政府都有請各建築工地要自主安裝監控電子系統,並讓勞檢處人員能夠遠端監看稽查。 因為此非強制性安裝,所以,過去有安裝監控電子系統(含門禁、監視系統、警報/偵測器、...等)的建案工地,約只佔總建案的10%。


所以今天的活動--全國首創「臺北市營造工地自主管理認證標章」--是此勞檢處的新任處長的新措施--他開始請相關勞檢團隊,推動建案工地的分級標章,讓建案具有相當的行銷公信力,除提高購買者的信心以外,也希望達到減少職災、增加公部門對建案勞管的狀況與進度進行必要的掌握、並最終達到「安全城市,健康台北」的願景,使得建物建造的過程與完成的品質能夠保持在最高的水準。


據該處的公開資料中指出,目前列管的台北市營造工地每月平均約達1800處之數,施工中的工地每月約有1200處。若以現有的有限檢查人力,實難應付全面化的營造工地有效、及時的勞安管理。 所以,在該處的施政計畫中,第一條第5--推動重大工程設置勞安視訊監控設備,消弭勞安死角,將會是推動「營造工地自主管理認證標章」策略中,很重要的一環。


若是勞檢處,能明文規範,優等營造工地的監控電子(基本必需)裝置須具備哪些設備(或達到什麼效能)、甲級工地須具備哪些、...等的規定,並能結合公/協會進行廠商的造冊(中文廠商buyers guide)或推薦目錄,每月以電子報或實體刊物寄給正在施作或即將開工的工地主任參考選擇,這對於監控電子產業(內銷市場)無疑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商機! 希望安控產業廠商能夠將資源與力量結合起來,對相關的政府或公/協會進行建議或遊說,以能落實對促進商業運作有利的市場環境(雨露均霑),進而讓台灣的各家安控廠商都因有不錯的經營表現,逐漸讓市場與產業(本身)壯大起來。

2008年8月26日 星期二

因應2009 (一): 全球安控需求每年成長約11~15% 台灣廠商為什麼接單低迷,叫苦連天?


最近,好多公司都表示,市場的狀況,並不如年初的預估有”由谷底攀升”的現象。 尤其是最近三個月,低迷氣氛更甚,致使業者開始有點”茫”與”慌”了起來。
當然,最近影響市場中買氣的顯性因素有:
1. 歐洲普遍在7, 8月放假;
2. 美國有總統大選政治因素影響;
3. 全球(亞洲)全面關切上週才剛閉幕的奧運活動與賽事…

但是,以下的隱性因素可能才是造成台灣廠商訂單減緩的主要因素:
1. 美元貶值、油價成本上漲,造成亞洲廠商製造成本反映在售價上有調高的壓力,;若,調高價格,則訂單減少,但未調高價格,則要承受利潤銳減的損失;
2. 歐美廠商,也就是我們的客戶,近年來大量整併與組織調整,決策權變動,造成採購方向與方式的改變或延遲;
3. 因產品數位化後,產品汰舊換新速度太快,再加上這幾年各客戶倉庫中或多或少有一些過時無法銷售的庫存,(這現象對愈大的進口商與品牌企業造成愈大的營運傷害),致使對於新採購會更加審慎與趨緩;
4. 部分歐美業者由於上述2.及3.的因素,為了減少採購成本,會將訂單轉移下給售價更低的市場或製造商;

因此,大多數台灣的廠商失去了過去暢銷大量的低價位產品訂單(因客戶流向中國市場),卻也因為技術研發來不及或未提昇致使訂單流向韓國,或因國際專業知名度不夠,無法立即取代現有歐美品牌,承接高利潤的國際案件訂單

據資料顯示,全球CCTV (包含IP功能)設備74%都應用在歐、美市場;全球總體安控市場的總胃納量近幾年也都維持平均每年有11%~15%的成長率。依過去經驗來研判,對在台灣的製造廠商市場前景應該很不錯。可是,目前普遍在台的安控製造商及供應商,都存在接單低迷哀鴻遍野,叫苦連天的的現象。


其實,接單不利,並不是因為台灣廠商的努力不夠,也不是產品不對,更不是價格不夠低;我覺得這是因為全球安控產業應該是在”低檔盤整”階段,以及處在供需變動仍混沌不穩定的狀態。台灣廠商應該要趁此時機,個別審慎地檢視公司現有的產品市場定位、及企業品牌行銷機會…等,進行修正已執行或即將進行的行銷佈局,以更沉穩、穩健的策略承接即將開始的(9月到11月底前的)另一波訂單潮,並應開始計劃明年活動佈局,以延續下半年奏效的銷售後座力。

2007年7月8日 星期日



























APEC STAR會議 (官方網站 http://www.apec2007star.org/), 2007年進入第五屆。 今年的主辦國為澳洲,舉辦地點在雪梨的四季飯店內。 今年也是首次開放給民間企業參與會議,並提供少數展示攤位的試辦年。

因為大會告知此變動的時間在今年的五月份,在與廠商協調後無法配合出席及準備參與展示時間太短情況下,TSSIA協會經由行政院的協助,今年代表產業配合政府官員行程,出席此會議。

STAR 會議全名是「Secure Trade in the APEC Region (STAR) 」 Conference;每年針對亞太經貿合作地區國有關區域貿易安全等議題進行討論或協調。 今年度的會議主題為"Mitigating Risks: Containing Costs"。 所以,在兩天的議程中,分兩組--"Identity"與"Supply Chain"--各自召開整整兩天的會議,進行各國案例分享與要點討論。

我本身選擇"Identity"的議題,全程參與會議。 經過兩天的觀察與記要,主要歸納出幾個重點:
  1. 在亞太經貿合作區域內,推行「ePASSPORT」與運用影像監控加上生化科技的分析強化資料/身分驗證與區域保全,將是APEC STAR會議會在近幾年主要推動的共識與重點。

  2. 目標在建立使APEC區域內的各國人民遷移、旅行、貨物運送...等資料都能夠有效交流並透明化(政府對政府間),以能夠確保各國內的國土安全,並除能確實掌握人、物在區域間的歷史紀錄外,還能加速各海關(check-point)的通關速度。

  3. 經過各國分享經驗,確認「多用途Multi-Purpose」的電子卡(含ePASSPORT功能,也可應用於IC金融、醫療保險、身分證明、悠遊停車...等公眾服務項目使用),會是未來各國將要共同發展的方向。

以上重點推動的挑戰,將會是: (1) 標準的制定,以及 (2) 克服各國系統的資料流驗證與相容的技術。

台灣安控製造與系統廠商的可能商機: (1) 了解APEC制定的標準,配合政府需求,在國內開發需要的器材與應用軟體; (2) 構成Video、Biometric、Access Control等設備的本國供應源; (3) 經由國內的實際使用,目標未來向APEC區域各國(STAR會議期間)配合政府遊說力量,推展本國科技技術與展示

只要政府能夠重視本國安全監控產業,重點開發與扶持,加上產業內關鍵廠商的配合與努力,相信在未來的幾年間,應該可以幫助台灣廠商在亞太區域內的技術地位的提升,並且能夠強化「台灣」整體在國際間的認同度。















2007年5月21日 星期一

應收帳款承購,知多少?















應收帳款承購,是企業的避險收款工具,你以前聽說過嗎?

「應收帳款承購(Factoring)」,係指金融機構買進企業廠商對客戶之應收帳款債權,並同時承擔其中所包含之信用風險、匯兌風險及政治風險,此外亦兼辦理債權管理及記帳等工作。 其目的係在提供出口商或企業融資,以利國際貿易或商務行為的順利進行。



國際應收帳款承購(International Factoring)業務於一九五○年代創始於美國,嗣後西歐國家相繼仿效,至二十世紀結束的最後五年間,全球應收帳款承購業務金額已呈現倍數成長,在台灣之增幅尤為驚人。 為期應收帳款買賣業務之順利進行及參與國家間的有效合作,「國際應收帳款管理聯盟」乃應運而生,其所頒訂之「國際應收帳款承購統一規則」亦普遍為各會員國所一體奉行,並居世界權威地位。



你已經開始用這項工具在規避企業對客戶的帳款收款風險了嗎?

  • 是否需要更多這類的資訊?
  • 若有相關課程,是否有興趣參加?
請各位業界好友不吝提供意見回覆。
謝謝。

2007年5月1日 星期二

科技業,積極關注「國土安全」商機



行政院反恐辦公室日前表示,美國911事件後,全球關注國土安全,國土安全產業蓬勃發展,行政院希望為台灣產業界,搭起與美方交流的平台,讓毛利率日漸下滑的科技業,能從國土安全上找到新商機。


據了解,已有國內科技業者積極展開布局;國內電腦與通信設備大廠 宏碁東訊 ,攜手研發最新的 WiMAX (無線寬頻接取及應用技術)運用在國土安全防衛上 ,搶食國土安全產業的這塊大餅;此專案是以研發軍事無線通訊、資訊、情報偵蒐的整合性應用,以作戰指揮機制為核心,建構資訊情報監測與偵蒐系統,整合國軍通訊資訊網絡,爭取作戰優勢。 該科技業者表示,911事件後,國土安全已成為各國密切關注的新商機,台灣也有不少科技大廠紛紛設立國防軍事科技相關部門,透過與國防科技專案的合作,進行科技與軍事的整合性應用研發。

據統計,近年各國用於國土安全的支出顯著成長,預計到2015年,全球花費在廣義國土安全(包含軍事)的支出將達2兆540億美元;近十年內每年將以一到兩成以上的速度成長。

資料來源: CPRO 資傳網 http://cpro.com.tw

2007年4月14日 星期六

"轉載" Google 新聞:英人日常生活遭監視器包圍

2007-04-02 15:44:49

【綜合報導】根據最新調查結果,英國的閉路電視監視攝影機數量占全球百分之20,高達420萬部,平均每14人1部。

時間雖然比英國小說家喬治‧歐威爾的預測來得晚些,但隨著監視攝影機與電腦的增加,他的「一九八四」小說中的「老大哥」惡夢,已在英國成真。
根據計算,英國人每天平均被攝影機捕捉到300次。而在歐威爾生前住所「27B公寓」的200碼內,即有32部監視攝影機。

歐威爾小說世界中的主人翁,在他公寓外頭的紅綠燈上,發現兩部監視攝影機。現在,不提其他角度,光是緊盯這棟公寓後窗的監視攝影機即有兩部。而在歐威爾最喜歡去的小酒館外不遠處,也有1部攝影機紀錄進出酒館的所有人物。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udnbkk.com/article/2007/0402/article_14073.html
來源:udnbkk(http://www.udnbkk.com/)作者:udnbkk51原文:英人日常生活遭監視器包圍(http://www.udnbkk.com/article/2007/0402/article_14073.html)
作者:udnbkk51
責任編輯:udnbkk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