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5日 星期四

2012 視頻監控發展趨勢十大預測 (文章轉載)

IMS Research2012年視頻監控發展趨勢進行了預測,預測報告旨在就市場趨勢和機會為視頻監控各領域的發展提供一些指導意見。內容極其豐富!

欲了解詳情,請點入閱全文:  (轉載自 3S Market) http://www.3smarket-info.blogspot.com/2012/01/2012.html

2012年1月3日 星期二

2012年,台灣安控外銷廠商,要靠什麼賺到錢?

可能,會有人直接回答「網路影像監控產品(IP Surveillance)」。

就產品類來說,這似乎是比較符合時下趨勢潮流的答案。 但是,也不盡然。 事實上,雖然為數不多,但在2011年內,也還是有堅持以發展類比或非網路化的影像監控廠商仍然賺錢的例子。

不談「科技」、「產品分類」,在以下內容中,咱們只分享「觀念」。

歐美市場衰退,應改佈局亞洲市場?

繼2008年底的金融連鎖風暴,至今仍未停歇,反而,還有類似"滾雪球"效應似地,愈滾愈大的趨勢!  歐市金融危機,可能因某根未知的"導火線",在可預見的未來將潛藏在底下的「未爆彈」,一次引爆;全球經濟,現在哀鴻遍野,預估持續向下探底。 一向擅長外銷,賺進外匯的亞洲廠商,也因為過去佔半數以上的歐美重要客戶,業績一一萎縮,紛紛將市場轉向對準亞洲區域,進行短/中線的佈局與開發。

亞洲廠商,佈局亞洲市場,本來就有種族及語文等的地利之便。 在歐美市場看衰的現在,主戰場,轉向亞洲市場,並無不對。只是,亞洲市場中的消費者,普遍地來說,亞洲消費者,一向都比較重視「價格」與「價位」。 除非是高端市場的 中/高價格商品,現在,尤其在中國,因消費意識也在抬頭,才開始重視品牌及產品的質感與效能!

安控產品的應用,在亞洲市場,仍不普遍、也不成熟,除非專攻政府專案市場,否則,在亞洲商業應用市場的批售狀況,將仍會進入價格競爭的紅海市場。 這是因為在這些市場中的產品,80%來自中國地區的產品,其中大部分都是走低價格、低品質策略。 台灣產品,都具備有基本的質量與成本,若在此市場中全力比拼,將可能會"殺到見血"出場,還不一定能將本求利。

歐美景氣疲軟,是亞洲優質廠商進入的時機 !

歐美市場,雖然面對市場景氣衰退,甚至蕭條,卻可能在此時機,為亞洲具有品牌知名度 或是 市場口碑的中/高端系統產品,推開了一扇進入之門!

為什麼?  因為,在這個區間的市場中,我們要面對的競爭者,是具有較高知名度的歐/美/日/韓品牌的產品,它們的相對售價都較台灣品牌來得高。過去,歐美市場的消費/使用者,因為是經濟大國,經濟條件好,心態上較為高傲,偏好歐美品牌。因此亞洲產品,不易以品牌經營的角度,進入歐美市場。 因此,多年來,只好一直以代工生產(OEM)、開發製造(ODM)的方式,做歐美市場的生意。
舉日本品牌為例:  三四十年前的日本品牌,也是在其政府全力扶植之下,花費上千兆的廣告及行銷,在行銷十幾、二十年之後才建立日本品牌的全球信譽。

但是,現在情況不同了!  歐、美市場,目前面臨過去從未有過的經濟蕭條。面對口袋可支配的金額,大幅縮水的情況下,心態上已經改變得較為平實,也開始能夠接受亞洲產品。尤其是近十幾年來,亞洲所生產的電腦、藝術品、生活用品、... 等,也擺脫了低價格的形象,讓歐美的一般消費者之愛用程度,漸漸提高了許多。

所以,掌握此時機,進入歐美市場中行銷、打品牌,就能順勢推舟,順勢而入! 台灣製造的系統產品,在品質、效能方面,具備一定的水準及口碑,在價格優勢下,將能夠保住較高的利潤(比起進入亞洲市場),有效率地接到單,並打開市場品牌知名度!  若策略上要拉攏/吸引一線品牌策略合作, 當然也可以主動再讓一些利潤給客戶,以讓品牌藉由合作出線,並保障年度"量"單。

薄利、低成長時代 來臨了!

儘管,歐美市場因景氣下滑,較願意接受亞洲信譽較高廠商的品牌與所製造之商品,然而,全球的消費市場中的價格,普遍呈現下降的趨勢。 加上網路通訊的應用與發達,產品整合間的壁壘減少,甚至可望在未來大幅消彌,的情況下,未來愈來愈不能以規格綁住客戶。 消費/使用者的選擇,更多元!

因此,具知名度的品牌,將具備市場"採購量"較強的磁吸效應,進而促成「量升、價縮」的現象--這將逐年愈發明顯!  這也將使得安控科技應用的產品(含系統),未來價格將愈來愈透明,始於2012年,漸漸踏進全球「薄利、低成長(*)」的時代。

(*) 雖然整體市場銷售量快速提升,但是因實際市場銷售價格大幅下降,致使總體業績或經濟成長幅度偏低;故謂之"低成長"。

要有效銷售,必須知道使用端的客戶在「挑」什麼?


面對「薄利、低成長」的趨勢,行銷必須更精準,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最經濟的花費,進軍目標市場!

外銷為主的廠商,一般都很難直接接觸到使用端的客戶,所以,也就不會太注意實際使用客戶的需求,或甚至會認為不重要。 其實,使用端的客戶的需求與喜好,是會直接影響並決定承銷商或代理公司的銷售與成交難易度!  不了解目標市場區隔的使用/消費者之需求、習性、與喜好,將會造成外銷廠商找錯合作對象,或是將產品推給不適合(或不對)的潛在客戶,而導致行銷成果達成慢、或績效差的結果。 以下,分享幾個不同特質市場的使用端之考量大綱或要點:

  1. 如果企業產品/器材,適合以"專案/系統整合"銷售為目標,那麼,你客戶的客戶(使用端),大多將是政府單位或是大型企業採購。 這些採購單位人員,他(她)們只是奉命行事,所以會照章行事。 他們在意的是:
    -- 這家廠商 或品牌商,有哪些實績?
    -- 產品有哪些認證? 或 保障? 可不可靠?
    -- 產品效能及口碑如何?
    -- 保固政策如何?
  2. 如果,產品走的是特殊國防、情治需求應用,那客戶考量的因素,除了以上四點外,還要考慮廠商的口風緊不緊,是不是可信任的對象。
  3. 如果,產品供金融應用(如銀行),那麼,監控設備是否能與相關的電子金融交易設備連動與紀錄的機制是否已經過實測,證實穩定? 是否須取得金融安全驗證與認證? 若發生異常時,是否能即時故障排除?  等,都是金融使用單位最在意之處。

    以上這三個應用市場的使用用戶,價格,都絕對不是他們器材採購時的第一考慮重點。
  4. 一般民間之商業或生活應用,雖然,價位的相對合理性的考量比重會較大,但在價格相差不多的情況下,「信譽」、「口碑」、「知名度」、「功能多寡」、「展示效果的好壞」,都會是消費/使用者會一併考量的「信價比」評分點。 產品在各特點上的勝出因素愈多,越能夠讓消費/使用者的採購決定下得愈快。
當然,客戶都是貪小便宜的。 雖然,安控產業這麼做的廠商很少,但是,因為產品已經走入網路化、數位化,若隨貨多送個贈品(如 USB姆指碟、空白光碟片30片、或 硬碟一個...等),也會讓客戶覺得"有賺到",而選擇採購。 當然,這些贈品,不一定真正是使用單位在用;有時,是拉攏採購人員的"小惠",有時是"讓利"給外銷廠商的進口客戶或代理商。

在中、韓品牌及廠商的夾擊下,
台灣廠商要靠什麼衝出重圍,賺到錢?

普遍企業無法有效達成業績目標,都是因為客戶不穩定或客戶數不夠,因此業績來源無法預期 或有效掌握!  然而,客戶的穩定與否,是否下單採購,也都是很多因素及時間所累積而成的結果;並不是,手上有拿到名單,就能做出業績,那麼簡單。
例如:  明年要有出多少家穩固的「A級」客戶,最快現在就要抓出目標策略組合及數據來!

然而,在左有韓國的高技術開發追趕,右有中國經濟看漲的同時又以低價格外銷夾擊之下,台灣廠商要如何改絃易策,找出有利條件,因應呢?
以下三點,提供各位台灣安控廠商、好友、先進參考:

  • 靠「策略」:
    1)  縮小範圍行銷:  若產品開發機種齊全的話:  先找出能最快接受 貴公司產品特色的應用或區域市場。 若 貴公司行銷資源有限,建議要在全球五大洲市場中,先聚焦在一 - 二洲的區域市場,鎖定開發及經營。
    例如:
    -- 若產品為 「警報系統」,建議2012年不妨以 「中東」 、「東歐」、「北歐」、「拉丁美洲」市場為主要開發市場。待這些市場的客戶及業績穩定成長後(也許是二年後),在密集進攻其他區域市場。
     -- 若是類比影像監控產品,建議先目標 東南亞、紐澳、拉丁美洲、印度等市場,以價求量的方式,搶攻市場佔有率。


    2)  鎖定對象行銷:  因應市場中應用的千變萬化,若要滿足不同的系統應用需求,大部分來說, 影像監控產品/系統, 也是需要與不同的設備與器材進行整合。 因此,在目標的市場範圍內,在精確的選出適合的對象合作。
    例如:
    -- 若是「網路影像監控攝影機」廠商,應該找到市場中的系統整合商(VAR SI)來整合銷售;
    -- 若是「類比式攝影機 +單體DVR」供應廠商,應該找到市場中的量販通路或批發商,進行批售;
    -- 若是「系統輔助設備」外銷代理,應找電子批發量販通路商,或是 在地的主要系統整合商,協助在其原有成品銷售之外,附帶銷售增加彼此的業績成長。
  • 靠「包裝」:
    包裝,分成"軟體"包裝,及"硬體"包裝。 簡言之,軟體包裝,指的是企業呈現給個別客戶的整體服務的感受; 而,硬體包裝,則是我們一般通稱的產品組合與包材呈現。
    (詳細可參考 http://ashachang.blogspot.com/2011/12/blog-post.html 內容中有關"包裝"闡述與說明) 

    就硬體包裝來看,是否台灣的廠商,除了在包材的設計色彩上,在內容的精緻度上,能否再加強--讓代理、安裝業者,在開盒要安裝前,就能從包裝及內容安排的用心,感受到產品的質感及與別牌的不同?

    就軟體包裝來解析,是否在業務接洽的過程中,還能更有效率的貼心服務? 或,讓客戶更省心?

    這些個別差異,都可能有利於銷售!  各家廠商,必須更用心於這方面的檢討,以找出「差異利基」賣點!
    例如:  iPhone3的包裝,曾經因此打敗山寨版,贏得客戶死忠的支持;鴻海的全球當日配送到貨或退換貨的優異服務,使遠在拉丁美洲的客戶堅持指定品牌使用;台灣的櫻花除油煙機的免費換油網服務,讓婆婆媽媽愛用了二、三十年;... 這些都只是一點點的付出與改變,換來的是長遠且不斷的購買/交易商機!

  • 靠「信譽」:
    許多安控廠商,在具有一定市場的口碑,每日進門洽詢的客戶也愈來愈多時,就很自然地開始要的更多,所以,什麼客戶都接,或開始要求大量訂單才接...  姿態高傲了起來...
    因此,得罪了在辛苦開創時的老顧客、老戰友,或 背離了當時開始合作時的承諾!

    筆者因在此業界多年,看過許多這樣的狀況,最後大多是業績因客戶流失而衰退,品牌市場效應也很快就退去... 。這樣的案例,在安控業界很多。 我個人認為,這也是為什麼,台灣廠商及品牌,一直都做不大,維持再中小型規模的其中一個原因之ㄧ。

    全球安控產業,除各國政治、民情與習慣不同外, 市場生態在很多國家或地區都大同小異。 因此,「市場秩序之維護」 及 「商業誠信」,可以說是安控產業中,放諸四海皆準的兩個基本商業合作關係維持的要件。
    P.S.  世界各地區的安控產業業者間的互動,其實都很密切,即使是競爭同行,有時也會互通產業間的變動與訊息。 因此,若有廠商背信、亂賣、亂報價、或 有重大違約之行為,其實在當地的業內,很快就會流傳開來。 一但,某一品牌或廠商,被貼上了"壞"的名聲,就算砸再多的行銷費用,也不一定能夠贏得好的客戶青睞!
    對於企業成長有貢獻的客戶,要珍惜。 信守誠信的廠商,對於每一段合作關係,若要變動或終止,都應該要有良好的溝通及妥善的安排 。好的作為,即使合作有變動,也能贏得推薦,獲得好口碑。 要因此找到更合適或更好的客戶與合作關係,將會更簡單!
有了對的產品組合、令人賞心悅目的包裝貼心的服務,當然,自然就會帶來忠實的客戶長久互利的合作。 加上,「信譽」與「誠信」的保障,客戶數必定穩定,下單業績當然也能夠期待穩固上揚! 

企業能順利擺脫業績低迷的陰霾,開始向茁壯的道路上邁進,當然,也就能賺到應賺的利潤(錢)囉!





2011年12月29日 星期四

中國低成本人力,優勢不再 -- 「高成本競爭時代」來臨!

新聞來源:  http://www.taiwantrade.com.tw/CH/bizsearchdetail/39434/I   (資料來源: 樂商網)

根據北京市工商局發佈的「2011年上半年北京外資企業發展情況」報告中指出,上半年批發和零售業之外資企業新設戶數及規模減少。雖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房價大幅上漲導致零售業進入門檻越來越高,但卻也顯示出,一線城市的零售業/批發業市場已基本被現有企業瓜分、大部分優質的商業據點也被現有企業佔據。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商業態勢,正呈現基本飽和;2012年將會更加凸顯這一現象。這也意味著企業不要盲目再進軍一線城市。


目前中國的零售流通領域共有300多家外資企業,分店2200多家,總投資30億美元。分佈在國內30多個城市,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深圳、廣州、南京、杭州等經濟發達的省會城市和經濟中心城市。 資料顯示,2011年底,全國購物中心數量將達到2542家,比去年增加253家。預計從2012~2015年的4年間,全國新增購物中心將超過1300家,到2015年年底時將達到3885家。


2010年連鎖百強企業的店鋪數量增幅9.8%,是2006年以來增幅最低的一年。而主要原因就是房租大幅上升給企業的盈利帶來巨大挑戰。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調查,零售企業續租門市店租金平均上漲了30%。而在《中華合作時報•超市週刊》的調查中,有些企業門市的續租店租金更離譜上漲達100%。隨著一線城市的市場競爭及成本快速加溫,企業拓店的重心將會迅速轉移到三四線城市--這將會是中國零售業的下一個開創黃金商機的可發展點。


現在中國所有內外資的強勢零售企業都開始深耕三四線城市。藉著擴張的機會,在三四線城市進行購地自建,開發商業地產,致使三四線城市整體商業的升級及土地成本上漲。


另一個成本上漲的因素是,人力成本。  幾年前就算在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一線城市,基層員工的工資也就是(人民幣)1200~1500元/月。但現在這樣的薪水已經很難招到員工。人力成本正在以年20%~30%的平均速度遞增,對於淨利率長期在1%~3%的企業來說,是個極大的考驗,因為這意味著3年左右的時間,員工的工資將翻一番(成長一倍)。 除此之外,很多企業員工的勞動力浪費現象卻比比皆是: 無為加班錯誤的帶薪休假計畫外缺勤工時濫用決策失誤合規風險計畫與實際的差異質缺陷 以及安全事故 等等,人力成本的整體支出還將遠超過薪資上漲的數字!   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是目前中國任何行業都不可或缺的!

零售業上市公司發佈的半年報顯示,2011上半年零售業整體實際收入(人民幣)2580.2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8.02%。雖然上半年零售業銷售收入有成長,但仍有近五成的零售企業毛利率增幅明顯下降,尤其是超市毛利率增幅明顯低於百貨,有些更呈現負成長。



靠低成本來競爭的時代已經漸行漸遠!  
就算勞動密集型的企業也不例外。零售企業已經坐享了近20年紅利的低成本擴張和廉價勞動力時代已經終結。


從2012年起,企業應該考慮的,已經不是節流,而是多開源,以適應即將到來的「高成本競爭時代」的來臨。

=========================================
新聞閱後心得:
(寫給欲進軍中國市場的安控業者)

1)  上述的新聞,對於現在中壯年以上的人來說,看起來有點面熟。 因為類似的新聞及市場狀況,在台灣15 ~20年前,也同樣發生過。台灣,怎麼走過來的,也即將在中國市場再發生一次!

2)  因為人力成本的高漲、社會犯罪預期將升高的因素下,中國市場中的中/大型超商、量販店對於電子科技設備的倚重(安裝比例),將會逐年提高。 這對於中國市場中的安控應用量,將預期會快速大幅的升高。
只是,因為中國境內的製造與供應廠商林立,且多如牛毛,台灣廠商及商品,是否能在這是需求增加的趨勢下,分到一杯羹? 這是要進入中國市場的廠家要審慎考慮之處!
P.S. 小型商店,因為多是自己人顧店,暫時還不會需要安裝監控/門禁設備;不過,隨著個人索德日增,加上未來中國人民生活與休閒意識高漲時,小型商店的安裝率,也會隨之提高。

3)  欲進軍中國市場(長線經營)的廠商,趁此時中國土地成本(三、四線城市)還在相對低點時,可以考慮藉由「城鄉包圍都市」的概念,在非一線城市內進行購地自建,或開發或擁有自己的商業物產。一方面經營牟利並深入了解在地市場狀況,二方面可以累積資本財。

4)  運用在台灣多年的管理與經營經驗,台灣的廠商,比起在地的中國企業,將能夠更有效地進行企業經營及人力資源管理。但是,別忘了,中國的相關商業法及勞工法,可能與我們所熟悉的台灣法規不同;進入此市場進行商業經營,還是要先了解在地法規為宜。

若中國法規能夠適度的讓外資企業(含台商)了解與執行的話,台灣廠商只要不胡亂投資、開銷,所擁有足夠的歷史經驗值,對於中國這個市場,進行市場開發及經營判斷,將更能精準預測未來市場走向,更能夠贏得成功!

                                                                         (by Asha 張月霞)


2011年12月26日 星期一

巴西,躍升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


產出占拉美三分之二的巴西,在油、金屬、農作物等原物料價格飆漲推升之下,帶動經濟一飛衝天。  加上躲過美國金融海嘯和歐債風暴,都讓巴西後來居上。


據CEBR報告,巴西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可望達到一兆六一二○億英鎊(二.五二兆美元),英國則以一兆五八八○億英鎊(二.四八兆美元)退居第七。

過去經常與貧民窟、森巴舞和足球畫上等號的巴西,如今躋身經濟強權之林。CEBR執行長麥威廉斯表示,巴西足球隊多年前即已踢垮歐洲隊伍,但在經濟上擊敗歐洲則是前所未見的新現象。他說:「世界經濟地圖正在改變,亞洲國家與生產商品的經濟體向上攀升,但歐洲卻回落。」



詳細新聞內容,請看  http://n.yam.com/chinatimes/fn/201112/20111227298050.html


2012年 安控產業商機何在?誰能勝出?

2011即將進入歷史, 對於2012, 商機何在?誰又將在一片市場混沌中勝出?








轉載:  

3S Market 寶島安控市場資訊網

2012 全球安控市場商機三面向大探索 

(連結:   http://www.3smarket-info.blogspot.com/2011/12/2012_25.html)

從文中的IMS資料所演繹的兩個圖表, 已經可清楚看到, 不論是類比或IP產品, 仍然存在很多的營業空間; 至於銷售模式與獲利的多寡, 則取決在各家的做法了.


請點入以上連結,詳閱全文。

2011年12月20日 星期二

CIVETS,下一個具備成長潛力的市場?!


哪裡是 CIVETS 市場?



CIVETS (http://en.wikipedia.org/wiki/CIVETS) ,是指包含 Colombia, Indonesia, Vietnam, Egypt, Turkey and South Africa等六國之縮寫集合字;此市場,將繼 BRICs (金磚四國--Brazil, Russia, India and China)的預期快速成長之後,被 IMS Research分析,看好之具有安控產業成長潛力的商機市場。


IMS Research分析估算,在2010年內,金磚四國的安控器材市場產值,已超過25億美金;並預測在未來的二年內,此四國將以超過20%的速度,安控器材市場將繼續成長。當歐美各國相對安控器材市場較飽和並成熟的市場,正面對二次潛在衰退危機的衝擊之時,金磚四國,將繼續成為影像監控器材業者,能夠有穩定商機之市場腹地。


為了繼續找出後續的市場商機,CIVETS市場,因為快速進行經濟工業化發展,也頻頻向全球廠商招手,將成為繼BRICs市場之後,可以進行中/長線佈局的未來有成長潛力的新興市場。 但是,CIVETS市場,目前在安控器材方面的市值,與BRICs的市場消費值相比,還是相對微小。 但是中/長程來看,由於基礎建設的增建及行動應用社群數量的快速增加,CIVETS在未來將對影像監控器材及業者來說,都有很大的成長潛力。


就目前情況來看,CIVETS的政治情勢不穩定,及恐怖攻擊活動的威脅下,阻礙外資直接投資這些國家,造成各國內大部分的產業成長,受到限縮。 但,經由歷史之數據分析來看,安控產業,通常都是「恐怖攻擊」及「政經不穩定」議題下的直接受惠產業。儘管,CIVETS的市場還要很多年才能追上BRICs的市值大小, IMS Research認為,長線佈局此區域市場,應該從2012年開始。


(新聞原文/來源:  http://www.securityworldhotel.com/uk/news.asp?YearSearch=2011&category=2&company_id=0&id=57528 )

三洋電子(SANYO),正式走入歷史!

(德國,慕尼黑 消息)  三洋電子董事長最近一封發給客戶的信件中,明確指出,三洋電子將全面退出影像監控產業市場。

此份正式出自三洋電子的通知,正式證實該企業將於2012年3月31日以後,正式退出此產業市場,但是生產線在2011年7月即全面停止生產。此公司對於現有案件需求的訂單,仍可依庫存狀況,將單到2012年的3月底,售完為止。

依據 Sanyo 的聲明中告知,他們仍會負起相關的器材應負之售後維修及服務義務,並會統善安排日後應進行之後續處理細節。而三洋電子將全面性地退出市場,包含 電視、微波爐、投影機、及CCTV監視設備。

SANYO品牌,一直以合理中等價位,推出優質產品而著稱 。但,自2009年賣給Panasonic之後,在安控產業界間,一直存疑此品牌日後的行銷走向將會如何發展,...等等。現在看來,答案已經很明顯了!


(新聞原文/來源:  http://www.securityworldhotel.com/na/news.asp?id=57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