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5日 星期四

Smart Camera的應用市值,預測到2020年可望上看30.6億美元

Source from Marketsandmarkets.com (Hadapsar, India)/
SecurityWorldHotel.com報導

根據Marketsandmarkets調查機構,本周發表的最新一份報告中指出,因為容易安裝及支援最新線上(行動)監看的功能特性,預測Smart Camera將成為快速成長的產品;全球Smart Camera在民用安防及監控上的應用市值,從2015年19.3億元的基礎上,以9.7%的複合成長率一路上升,到2020年預測可達到30.6億美元的市場應用產值。

該份最新調查報告內分成多個市場分區--公共空間、軍警/司法、交通、商業、政府機構、及鄰里社區--進行分析說明。其中點出,在2015 - 2020期間,公共空間的應用,將會成長最快。在這段期間內,Smart Camera的產品,若要應用在安防與監控方面--例如應用在火車站、公園、等大型公共空間之專案,影像畫質及品質的穩定度,還需要持續的改善加強。這些應用,也是驅使Smart Camera設備業績成長的動能;尤其是,面對全球以無辜市民為恐怖攻擊的目標之威脅,未有稍減,仍然與日俱增之情況下。

有鑑於所調查的因素顯示,Marketsandmarkets相信接下來全球不少國家將會更新他們反恐的裝置設備,並樂於採用最新的安防科技產品。 製造廠商們應該開發並發展,適合使用在空曠空間及擁擠人潮場所的(配置較廣角度鏡頭)的新型攝影機;以符合最大視角需求、又能提供高清解析度畫質的產品,以讓Smart Camera的全球市場值,能更向上成長。

對應這個產品的市場趨勢,該機構預測指出,CMOS光感應元件技術,是上述預測期間的技術與研發關鍵。該機構研究員,認為CMOS是開發Smart Camera產品最適合的影像光感應核心零件,因為體積小、低電耗、易整合、影像更新率快(高)、及開發成本低。而相關的影像掃瞄領域的技術與零組件,也會在此期間內,快速成長。影像掃瞄領域技術,所帶來的效益/好處(如): 可以將攝影機抓到的影像(結合兩側延伸景像),存成視角寬廣的影像片段。這類的攝影機使用高靈敏感應圖素陣列技術來擴展影像畫面,並使用長方型感應元件來捕捉影像。由於這項技術的優點,具備此特性的Smart Camera就可以更快速被這些,如,公共空間、軍警/司法、交通、商業、政府機構、及鄰里社區,的應用所接納。
在全球的市場中,亞太(太平洋/亞洲)的趨勢市場,將最快在此類產品反應成長;在報告中顯示,在上述預測的期間中,亞洲的成長速度最快;而且,2014年間此類產品主要的銷售點也是在亞太市場,因為產品都是來自這個區域,也是全球Smart Camera的研發/製造重鎮。

該報告中的相關調查與分析,主要引據資料,提供自Flir System, Canon, Samsung Techwin, Sony, Panasonic, Bosch Security System, Raptor Photonics, 及Watec等安防全球著手Smart Camera的領導廠商。

檢視原(英)文內容: http://goo.gl/miUZHR

本文中列出不同廠商的Smart Camera樣式,
僅供readers參考。

(翻譯:Asha)




2016年2月16日 星期二

面對紛亂的未來: Asha 觀察 & 彙整 (下) -- 世界翻轉中

據財金大師 謝金河先生在節目中的專業分析,指出以下幾點:

  • 2015年間,台灣的經濟表現,在亞洲四小龍中,是唯一呈現負成長的國家,表現最差。
  • 貿易衰退,將是全球化的趨勢~
    出口: (1-10月間)  南韓 衰退7.6%、新加坡 衰退14.5%、日本 衰退9.5%、美國 衰退6%、中國 衰退2%;台灣1-11月間出口衰退10.3%、進口衰退16.5%.
    而,全球主要進口國的進口值: 普遍衰退都在15%以上。
  • 國際油價,已經跌破每桶20美元,預測有機會下探到13美元以下。
  • 加上美元升值、M形消費的中低價格需求增加,預測全球商品市場價格,有可能再走低。

安防產業 vs 轉變中的趨勢


儘管上述分析點出各國貿易進出口額都下降,但全球主要的安防/門禁科技品牌產品的主要製造生產來源,已超過半數以上主要來自亞洲的台灣、中國、韓國三地。

國際趨勢轉變一:  市場銷售通路的不同
十多年前,安防科技產品的銷售,到各地市場,多是通過代理商銷售批發到其在地的配合安裝商及經銷商。過去十年間,各地的銷售,也有直接賣到在地的安裝商及經銷商的趨勢,但是,總體來看,直接賣給安裝商或經銷商的量能,還不如透過在地"體質好、又有力"的代理商,來得高。

從三年前開始,由於安防科技產品朝向網路數位發展,整合度高;許多品牌,開始透過IT通路佈局。 據IHS的2012年度調查指出,當年度歐洲市場中,有超過55%的IP Surveillance (數位網路監控)設備,是由 IT(資網通)背景的店或安裝公司所銷售賣出;同期,美國地區也有超過40%以上的數位網路安防監控設備,是由IT背景的廠商成功締結銷售的。 時至今日,這個趨勢,更是明顯在各地市場浮現出來。

未來呢?
由於物聯網(IoT)的趨勢推波助燃下,Video Surveillance (影像監控)有可能成為物物相聯系統下的最有力頭端設備,因此未來商用、民用、家用的數位網路監控攝影機的數量,將隨著行動裝置(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的普及,預測將在2018年開始激增。

面對這即將快速激升的市場需求,除了傳統店頭銷售外,網路購物、雲端預訂/團購、第四台、及電信商...等,都有可能成為擴大商機的可能配合通路與銷售夥伴。


國際趨勢轉變二:  客戶消費習慣的不同
過去安防監控科技產品,都是以專案規劃,透過專業安裝商及公司,進行提案、報價、施工、驗收的程序,來完成一個銷售。所以,銷售的對象,不外乎是政府單位(交通、煉油廠/煉鋼廠/水壩/電廠/、車站/機場...等)、大型/跨國企業、及工程顧問單位。 後來,為強化財產保全及減少商業爭議之因由,安防監控科技產品,擴大被應用在醫院、大型工廠、停車場、銀行/ATM、大賣場及辦公大樓。

近年來,由於天災不斷及恐怖攻擊事件頻傳,各國政府的防災及反恐應用專案大增,使得銷售給專業代理進口商及SI公司的數量增加; 這樣的現象,讓有口碑信譽及品牌的外銷廠商,業績不僅抗跌,還有成長的趨勢。

但是,筆者在此要提醒的是,未來的物聯應用帶動的商業需求,也是不斷在升高中;若要增加銷售量,不能只靠政府專案,中長程佈局上,也要兼顧到商業應用上的成長才是。對應增加出來的民間應用需求,製造商及品牌廠商,要擴大佈局不同類型的銷售夥伴(通路),才能有效觸及更廣的垂直應用客群。


國際趨勢轉變三:  行銷策略的不同

安防科技產品規格中,有很多專業的敘述。
早期,因為要找的是專業夥伴,廠商不論是在目錄、海報、或是展覽中的訴求,都以規格說明,配合報價,就能從展覽中,立即取得豐厚的訂單收獲,滿載而歸。 三年多前,因為面臨嚴峻的競爭及金融海嘯後的經濟蕭條,市場中"有力"的通路商/客戶,又重新被更多品牌/展商青睞,爭相爭取合作;所以展覽的呈現,又回到要美美的裝潢,大大的品牌logo造型,才會吸引到這些有力的嬌客注意。

為了未來有效拉攏消費客群、增加多元配合通路,在更短的訊息傳遞的時間與空間之下,行銷宣傳及佈局,更要提供有質感、有設計元素、有內容的呈現組合與方式!
例如,展覽攤位設計,除了美感,還要兼顧"產品效能"的展現。 展前的密集宣傳,更是能帶來更多目標(潛在)客群的重要行銷佈局。  除此之外,品牌、產品資訊的大量曝光,可以增加"被看見"率--關於此點,有充沛的行銷預算者,可以平面廣告+電子傳播;若行銷費用較有限者,則必須選擇以更高密度的方式,善用電子發送/發佈的方式,提高曝光度(能見度)!




2016年1月27日 星期三

面對紛亂的未來: Asha 觀察 & 彙整 (上) -- 趨勢&因素

《CNNMoney》報導,中國經濟放緩、美國利率走升、崩跌的商品價格,以及新興市場的風波,都讓全球經濟陷入一團混亂。

2016 經濟預測  樂觀,但仍需謹慎

1/25距亨網,也綜合分析:  因面臨 70 年來最糟的難民危機,及英國考慮退出歐盟..等,歐洲也正處在臨界點。儘管如此,2015年各地普遍商品價格大跌,對某些國家是負面因子,卻支撐了印度、中國、歐洲的成長;接著,因油價走低,可帶動消費者需求,並意味著受惠的中產階級消費,將可進入正成長。已開發國家處於低利甚至負利的情況下,讓全球熱錢流動...  
據各國經濟專家及分析師所綜合的意見,普遍點出: 歐、美、日的經濟,已經明顯看到從谷底翻的趨勢;開發中國家的經濟在2016年度也多呈現樂觀看好的預測;...今年的世界經濟論壇,傳遞出的訊息是:  今年經濟可以樂觀,但仍須謹慎。

低碳、氣候變異、反恐因素  升高營運成本及危機

世界經濟論壇(WorldEconomicForum)《2016年全球風險報告》,由全球750名專家針對29項全球風險<短期及長期發生的可能和概率>進行預測。從區域來看: 亞洲地區的環境因素最值得關注,其中自然災害將是2016年影響經濟的可能發生風險之最大因素之一;歐洲,則是非自願移民(難民)因素為最大可能風險; 在美洲地區,則視網路攻擊為最大風險,這也是跨國企業一致認為最大的經營風險因素;拉美、中東、非洲等區域,則因區間衝突、國家致理失當、失業、及基礎建設缺失...等因素所造成的風險最高。

若放眼未來10年,世界最大的風險,則來自於水資源危機、以及在氣候變化方面的挑戰(如作物減少...)及政策失誤(如糧食供應...)等。「這是人類生死存亡的問題,」出席巴黎氣候峰會的台達電董事長海英俊表示,地球只要上升2℃,位於內湖的台達電總部就會被淹沒;上升4℃,美國華爾街會被淹蓋,台達電也沒了。另,英國《金融時報》也於近期撰文提醒:「氣候變遷的嚴重性,遠比核武擴散更大!」...全球將全面進入減碳時代。

經濟升跌週期 將變得更短 

全球經濟近十年來,已經短暫起落很多次;在這樣瞬息多變的大環境中,企業經營者,尤其是跨國大型企業,更不得不調整節奏,加快創新因應速度,以求確保競爭優勢。據最新IBM一項調查統計顯示,懂得善用軟體或能有效運用軟體開發來增加"創新"軟實力的企業中,七成以上的經營績效優於一般企業。

善用科技(軟體)運算與分析及使組織小型化,在某種程度上,較能快速做出反應,滿足快速變化的市場及需求。 報告中提供,中大型企業為兼顧穩健及彈性,所推動轉型案例有: (一) Airbus(空中巴士)飛機大廠,運用雲端及行動技術,打造智慧機隊,大幅縮短起降維護時間;(二) 歐洲Delhaixe超市,與社群平台/氣象網站合作,進行即時庫存管理及預測,有助店內主打商品的調變,有效提升銷售業績並降低庫存量。

因應物聯網概念,體驗式科技及創新商業模式,風起雲湧。 不久的將來,全球市場中之科技的更迭、企業品牌的起落、及經濟的漲跌,將較以往所知的週期變得更短、更快!

[ 預視2016全球與臺灣經濟趨勢   - 謝金河 ] (6'03'')


2016年1月26日 星期二

Solution行銷 如何精準行銷訴求?

這些年來,行動裝置(Smart Phones & Pad devices)熱賣,致使全球使用者大增。 根據Google在2014年8月調查結果,顯示台灣每人持有的行動裝置數量,平均達到2.7件,超越日韓、僅次於英美。這樣的趨勢,全球仍動態增長中... 

2014年3月,台積電張忠謀董事長說,"物聯網(IoT)是科技電子產業的Next Big Thing。" Intel(英特爾)投資,也認為物聯網的市場龐大,將數倍於行動電話與平板電腦的市場規模;他們尋覓的新產業中,安防監控列入第一入手順位。除此之外,物聯智慧的執行長郭啟銘也於2014年7月點出,"攝影機,將是物聯網應用的眼睛..." 安防/門禁/感應裝置等產業,開始受到各界及商用科技的積極關切與重視。

加上電子商務的興起,IoT的趨勢自2012年起,開始受到各界的關注與重視。 歐美主要的安防品牌及廠商,當然也意識到此趨勢,並紛紛以Solutions應用概念推廣,以保持競爭實力。

因應Solution推廣與應用,新商業模式VSaaS (*),應運而生。
(自2012年開始)Axis登高一呼,獲得多家歐品主要品牌廠商跟進,透過AR Media媒體/管道,大力推廣;儘管至今,VSaaS的商業模式及市場規模,還是在推廣階段,但是,據IHS市調機構調查,VSaaS的市場產值,雖然目前基數仍小,每年都有超過60%~數倍地成長優異表現。
VSaaS (*)  Is the short-form of 'Video Surveillance as a service'.  It can be provided with a video management system that works via the cloud without the need of locally installed hardware or software. Camera installation is plug-and-play, which means that the camera automatically connects to the service, reducing costs and complexity. The end-user only needs a Samsung camera and an Internet connection.相關最新報導(英文)Video surveillance market to reach $36 Billion by 2018


Solution行銷 如何精準行銷訴求?

整合系統,達到特定產業或情境需求下的應用,更需要精準行銷策略及佈局!
例如,專門針對校園安全的監控安防系統、針對零售商店的小型套裝、針對居家照護的雲端攝影機系統...等,所推廣訴求的對象,都不同;甚至,銷售的通路選擇,可能也不一樣。

安防產業的業者(包含,製造商、品牌商、通路商...等),要如何針對各個不同的應用族群,進行推廣、對話呢?

筆者拋出以下五點,供各位產業先進、好友參考:

  1. 將傳統以產品為主的介紹說明(宣傳文宣),改成具有故事性的<案例>分享: 
    透過案例地說明,來凸顯產品(符合客戶要求)的特性。並強調客戶的使用滿意度,來建立口碑,提高推薦接受度。
  2. 在台灣多元嘗試找出<賺錢>策略及模式
    臺灣雖然地小但是人口稠密,南北消費利無明顯差別,而且產業鏈完整。加上高鐵的營運進入穩定期,南北往返的一日生活圈的態式已然形成。因此,筆者建議,安防產業的業者/廠商,不妨在台灣找對應各種不同應用族群的展覽(如,對應銀髮族、醫療業、飯店業、連鎖業、汽車業、植栽業...等),每年挑選3-4種不同應用族群類型的展覽,在臺蹲點嘗試。 若經展後,在特定族群(通路)可有效銷售,並有高顧客滿意度,這就表示已經產生的可複製<賺錢>模式。 
    將這樣的模式,稍加調整,變成可外銷複製的"行銷策略";次年,就能精準挑選出國際展覽類型,並配合展覽前後,進行密集的文宣及案例分享!同時,因為在台灣的應用垂直市場實驗,可以培養企業合適的優秀人才,與企業發展過程,一起成長。
  3. 密集多元宣傳(廣告+電子傳播),補足展覽及人員拓銷的不足
    儘管下廣告,也需要花出成本;但是,廣告的費用,一整年下來,比起企業到國外參展、及派員出差的費用,還是少非常多。
    參展: 亞洲安防產業廠商,每參加一次國際展,最少都要花到NT$300,000(約US$9,000)或以上。更何況,若希望以形象佳的特裝攤位示人,一個展覽費用通常接近或超過百萬(NT$)。
    人員出差:  若不參展,僅派員出差海外去接洽業務,出門一趟的花費也都要花到NT$200,000以上。若先不管費用,當所代表的企業或品牌,在各展覽及媒體的能見度很低時,客戶的黏著度就會逐年下降;儘管每年去訪,經過二、三年之後,甚至原來死忠的客人,也多會變節跑到當下較具知名度的品牌廠商處下單採購。而且,一家公司也不可能任由業務每個月都在外跑客戶,而不回到公司處理訂單及客戶的反應議題等的例行內部行政協調&流程事宜。

    善用規劃好的定期發行的雜誌、刊物,加上可以彈性規劃及密集推播的電子多媒體(有付費及免費可選擇),不僅可以進行展前密集宣傳,增加參展的效果,更能延續展後的話題與曝光度。 尤其在沒有出展的期間,由廣告來增加品牌知名度及產品宣傳,更能讓業務在公司配合政策並同時處理業務。
筆者認為,串連上述觀點及概念,行銷人員及企業經營主管,可以很快擬出年度的行銷佈局/戰略圖;短期以"近攻"補強 "遠交"的不足。待企業因有效的近攻,獲得資源/戰力的補充後,就可以同時穩定後方(台灣實驗場域/市場),並逐步增加對海外拓銷("遠交")攻擊力!
















2015年12月29日 星期二

2016年國際安防展會 一覽表

Security Events in 2016 

摘自 SecurityWorldHotel.com -- News portal, 100% for Security
http://www.securityworldhotel.com/int/Security-Events

另,中國CPS (中安網),也整理一份國際_+ 中國境內活動展覽的行事曆;
詳細內容,請參閱: http://news.cps.com.cn/article/201512/926204.html


2015年3月13日 星期五

IOT (物聯網)即將改變安防產業!


(摘自DETEKTOR International 雜誌 4-2014 的 編者的話)

對於全球的安防科技市場來說,2014年是個變化很大,很刺激的一年。 產業大型整併,持續在進行。其中,Canon陸續買下Milstone System 及 Axis,是全球安防產業最令人震驚、最受矚目的併購案。 Simens 的安防產品脫手賣給Vanderbilt,也是產業預期之外。

近幾年,在北歐地區,也有好幾件相當大的併購案;如 挪威的Nokas 與Sector Alarm在2014年合併後,創造更高的利潤。 Nokas 在2013年就買下了挪威的G4S業務。之後,就在Sector Alarm買下瑞典的G4S業務的一個月後,Nokas 就購入瑞典第三大的中央保全服務公司--Svensk Bevakningstjanst,又在2014年購買Sector Alarm,成為北歐地區最令人咋舌的併購大案。 Sector Alarm是ㄧ家專營住宅客群保全業務的很賺錢的公司,現今的業務,也慢慢跨足商業場所的保全,旨在拓廣服務的市場幅員及營業收入。

2014年間,另一項矚目的改變,就是21年來一直在Birmingham的NEC展館舉辦的IFSEC國際展,成功搬遷到倫敦舉行。美國Las Vegas的ISC West展,在2014年也著實受到產業很大的關注,大家普遍反映這個展經過數年的慘澹經營,總算恢復到過去的榮景。

所以,接下來,會有哪些可能的趨勢呢? 從分析師的資訊指出市場發展多頭,但最可能短期發生的會是在朝向異質安防系統的整合與連動操控方面前進。同時,安防產業的自有科技整合,也會在先端智慧建築、或社區住宅應用方面,多所著墨,促使智慧居家應用的市場成長。在這樣的趨勢走向之下,2014 DETEKTOR International Award 的獲獎得主已於2014/11月出爐,其中得獎的兩家在IP Video(網路影像監控)領域中國際知名品牌企業(Milstone / Axis),都是以新的網路門禁系統產品獲獎。  透過這兩家企業的跨界整合應用的系統產品發表(Milstone 的開放架構IP-Video系統網管平台,或 Asix的IP網路門禁管理系統),將會激勵過去傳統的門禁系統市場找新的合作出路。這也顯示出安防產業,在這個時代的重大轉變訊息。

整體安防科技產業,普遍是十分保守的,對於即使是有必要的改變,都需要花很長的時間來調整與因應。例如,從類比走向數位影像的過程,就可看出端倪;自從2000年的千禧年起,類比影像系統開始要轉到數位影像,到現在還在進行中,數位影像系統以緩慢的速度在影像監控市場中慢慢被接受,取而代之。

當進入到數位化的時代,最終消費者與銷售通路,所扮演的重要性更大,發揮的機會更多。 期待以久的經濟價位的安防服務(SaaS)即將有望落實,將造成可以配合不同客戶需要彈性提供不同規模的系統安裝與服務。透過雲端科技,所有的資源都可以在網路網際間分享;所以這類型的安防服務使用客戶,可能只要提供網路基本環境,就可以管理不同區域的員工與資源。 好處是,客戶只要付他們有用到的功能或服務,並可以按月給付一個基本(吃到飽)費用;預測,這樣的服務,將會首先在中小型與微型企業,受到歡迎並跨大普及。

儘管趨勢發展,勢不可擋,經由SaaS (安防服務)的趨勢受到重視,產生一個普遍對於整體安防產業感到困擾的字,就是"IoT" (Internet of Things物聯網)。 根據Memorri的分析調查數據指出,全球因應IoT所發展在智慧建築方面的市場產值,將由2014年的230億美元,一直成長到(預估)2020年的850億美元之規模。不可諱言的,這樣的成長趨勢,也會對現在的安防科技應用市場,產生影響,尤其主要對在社區監控應用的市場銷售,首當其衝。 目前針對私人住宅所提供的個別安防系統(含中控設備、面板、警報器、偵測器、攝影機...等)都會受到很強大的競爭挑戰。 現在的安防監控設備與系統,很快就會變成(被稱作) 網路型家庭自動化設備的一部份。使用者(人們)可以自行針對他們的家庭自動化系統,彈性增加或選用功能(包含監控等安防功能在內)。 然後,這樣的趨勢也會迅速擴及到中小型及微型企業應用。

最後,有關趨勢走向,因併購而產生的市場與企業整合,2015年還是會繼續持續發生
                  
本文原作者:  Lennart Alexandrie
                         Publisher of DETEKTOR magazinies
                         CEO of AR Media International

                         (翻譯:  張月霞 Asha )




<<按此圖,可線上詳閱
     4-2014期 DETEKTOR international 雜誌

2015年2月10日 星期二

號外: Canon 將以28億美元入主Axis

據 Lund, Sweden 昨日(2/10)發出的消息指出>>

Canon 對外發佈公開聲明表示,以相當於每股340瑞典克朗的現金價格,將買下Axis股東的股權轉讓;以投資236億瑞典克朗(相當於28億美元)的總值,成為Axis的股東。

據消息透露,Axis的董事會,基於中程經營考量及財務吃緊,證實透過友人推薦接受Canon公開認購Axis股權之事實。

根據2015/2/9那斯達克(Stockholm)收盤的Axis每股價格(SEK.226.9),這次Canon所宣布要投入的總金額,將等於取得該公司49.8%的股份。這筆投資的確認期間,將始於2015/3/3並將於4/1結束。

據內部不具名人士的消息透露,將會持續有條件第接受Canon的資金挹注一直到可以擁有Axis企業內90%以上的所有權。 根據該項投資,Canon方面保持緘默,不願證實此後續消息及其它相關條件。僅表示此次投資並非條件式交換的資金挹注。

據Axis原始最大的三位股東(握有39.5%股份及投票權),全數通過接受本次投資案,並依照所談的條件將相當比例的股份轉讓給Canon.

由於Axis 已經是國際間網路監控攝影機的第一大品牌,此次的股權轉讓及投資將對Axis公司接下來的發展據有正面的意義;部僅僅代表影像監控的市場由Analog(類比)正式全面進入Digital(數位)科技時代,也讓Axis 持續保持市場領導地位。過去多年來,Axis努力在網路及監控攝影機的領域發展,因此打造成了影像監控界的最強品牌。該公司今日的成功與成就,主要有三個原因: 具備國際觀、擁有又多又堅強網路合作夥伴、及不斷推出創新科技的解決方案產品。從第一支網路攝影機的問市至今,該公司今天已經有超過1900位員工,遍佈全球49個國家。該公司的成長歷程是既獨特又自然生成的。Axis產品在全球有70家授權代理商,並在179個國家中擁有超過75,000名專業夥伴,架構出綿密銷售網路。

Canon已表示有意繼續保有Axis與員工維持良好關係的傳統與文化。在該項投資完成之後,Axis目前的經營團隊將繼續在該公司服務,Axis的總部、研發中心、及銷售事業體(辦公室)也不會變動。Axis的品牌也將保持,並且應用到該公司的相關市場中。 除此之外,Axis品牌及公司,會繼續實體存在Canon集團中。 Axis會直接向Canon CEO報告,在其領導下繼續經營運作。

                                                                                         (Asha 譯)
消息內容譯至 Securityworldhotel.com/Global edition :  Canon to buy Axis for $2.8 Billion 新聞;閱讀英文原文,請至:http://www.securityworldhotel.com/int/News/Business-News/canon-to-buy-axis-for-28-billion#.VNrI-fmUe2o 檢視。